豆包 比 Open AI 更好用吗?

Open AI 包括 ChatGPT, Sora
收藏者
0
被浏览
86

5 个回答

旅顺的海 LV

发表于 4 天前

只用于写代码,输入百来行的函数片段,问了个copilot不能一次写对,但是openai能一次写对的要求(小众库的问题),豆包也一次写对了,里边涉及的概念也说的很准确,后续的检测代码也给到位了。
目前来看,准确性跟openai差不多,而且速度还更快一些。就是排版有点乱
鉴于目前openai 4o有限制数量,完全可以优先问豆包,拷问不出来再转openai

全年不休 LV

发表于 4 天前

从输出质量看,豆包以及国产AI,都和GPT没法比。
但如果单论在国内用户破圈层上,显然豆包更胜一筹。
国内用GPT的大多都是职场白领,因为要追求更高质量的回答。
但用豆包的人就杂了,各领域几乎都有。
我上次回家,发现我妈都装了豆包,村里一叔叔做养殖,还经常问豆包一些养殖问题。
豆包用户破圈,我觉得有两点:
一来,有抖音这个超级引流平台。家里老人也是从抖音下载的豆包APP。
二来,豆包的功能是真的全面,但产品设计比较简约,普通人很好上手。
看豆包这个电脑客户端,功能超级多,但看起来并没有觉得很乱


豆包 比 Open AI 更好用吗?-1.jpg


再看每个模块的使用,也非常简单,像写文、作图、做音乐等这些普通人最怕的提示词环节。
豆包直接给你设计了复用模板,以及提示词撰写模板,这就降低了新手对AI的抗拒心理。
就完全傻瓜式操作,那客户就愿意用起来。


豆包 比 Open AI 更好用吗?-2.jpg


看他的功能设计,直接就是面向所有圈层用户。
拍题答疑面向的是家长和老师。
AI生图、写真、做音乐、智能体聊天等偏娱乐性内容,面向是的所有用户。
AI编程、数据分析、科研搜索,面向的是职场某一类精准人群。
而AI写作、AI搜索、AI网页伴读,则面向的是所有职场人群。
对比国内所有大模型,豆包这种圈用户的野心,可以算是TOP级别。
从回答结果上看,也确实有在一步步优化。


豆包 比 Open AI 更好用吗?-3.jpg


还有一点,就是他们设计产品是真的用心。
APP端和电脑端的功能,会根据使用场景,在功能的露出强弱上,有一定的差异化。
比如,在电脑端和豆包打电话,用户可以用语音交流,但豆包只用文字回复。
但在手机端就不一样了,完全就是跟人打电话的状态。


豆包 比 Open AI 更好用吗?-4.jpg


同样的,手机端的电脑端的功能,也有一定差异。
手机端强化了智能体的功能,而且,多了豆包日报、录音纪要、日程提醒、健康咨询这几个更适合手机端的使用场景。
而且,你每次打开豆包,都会给你推送不同的智能体。
未来,智能体的商业闭环通了,这不就是妥妥的AI时代的流量阀门么?


豆包 比 Open AI 更好用吗?-5.jpg


但像电脑端,就有学术搜索、数据分析、AI编程、AI文档阅读、网页伴读等,这种明显办公需求的功能。


豆包 比 Open AI 更好用吗?-6.jpg


总得来说,豆包好不好用?
核心看,用的是谁,用在什么地方。
对国内用户来说,就是平时让AI给答疑,娱乐,整理个资料啥的,那豆包足够了。
但如果对专业人士来说,需要AI写出的内容更好,复杂推理能力更强,那显然还是gpt更好。
不过,目前还处于AI商业化的早早期,所有大模型公司都还处于烧钱探索阶段。
未来到底哪个AI产品,能成为AI时代的超级应用,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hr/>1、普通人入局AI的路径分析
普通人怎么入局 ai?
2、国产AI副业必备工具
目前国内哪款AI比较好用?<hr/>Hi,你好,我是@安歌Mia,分享AI工具、AI+副业、AI+职场等内容,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AI,抓住时代机遇~

yoogoo LV

发表于 4 天前

豆包就是个人工智障,为政治正确各种狡辩是它的拿手好戏。不信你问它个政治不正确的问题,那它就专门跟你作对

developer LV

发表于 4 天前

前段时间和一个并不怎么懂计算机技术的医院大主任谈合作,期间他对豆包极尽夸赞而对千问反应极为冷淡
我们这边一众人都蒙了,因为我们自己一向外事不决ChatGPT,自己研发都Qwen,内部问了一圈下来甚至都没有人用过豆包,各种排行榜豆包要不根本不送测,要不也就那么回事,我们觉得无法理解
然后就下了个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用完讨论我们猜测,我们这群码农用LLM的方式和正常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当下,像我们一样长期坐在工位上有稳定的网页,打字飞快的人是少数,也很少有人像我们这样盯着标准化评测集(包括LMSYS和Livebench)的分数评估大模型性能。其实现在大模型的专业能力已经超出了一般人能评价的标准了,哪怕是专业人士对专业领域的大模型的性能也只能有一个很直观而粗糙的印象(比如知乎上很常见的挑几道研究生/竞赛题的测试方法)
但在C端,大众根本不打字,大众首先要愿意和你高高兴兴地聊下去
所以你评测一个大模型,一旦打开网页,你已经脱离人民群众了。正确的玩法是下载手机APP,然后开始和他语音聊天。当你用这种方式开始测试时,你就能发现字节令人拍案叫绝的产品力,这和它的各种标准化测试评分无关。
打开豆包半分钟,就能强烈感觉到默认的语音模式,和默认的开朗外向的小姑娘的语音设置的威力。尽管类似的功能大家也都有,但是你就发现字节就能想到要把这两个东西做成默认的,而且做的更好。这或许就是口碑的胜负手。在这方面,阿里不行,open ai也不行

你不认识我吗 LV

发表于 4 天前

首先回答,豆包AI和Openai相比,差距甚大!
这里我仅用AI问答来对比,我用豆包用得少,因为不好用,所以其他功能我就不对比了,可能作为本土AI来说,其他功能会丰富一些。
内容仅个人观点,实际情况如果有兴趣,请自行测试。
一张图就可以看出豆包好不好用了,现在这些模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回答问题时,都会通过联网搜索,在互联网上检索相关内容,然后整合一下给用户回复。
而它们所检索的内容,都是一些没有权威性的自媒体平台所发布的内容,例如哔哩哔哩、百家号、网易网等,经常也可以看到知乎发布的内容,用户可以自由在上面编辑发布内容,也不管是错误、虚假还是低质量的内容。
这以为着只要可以被检索到,都可以被用来生成回复,因为AI本身不具备判断对错的能力,如果用户对生成的内容没有进行过验证,那么可想而知。

豆包 比 Open AI 更好用吗?-1.jpg

我不清楚这些AI模型,是如何选择检索的内容,大概是通过某些关键字,以及通过算法判断内容的质量,但现在有很多自媒体作者,都是通过AI大模型来生成内容,负责一点的作者,可能会对内容进行核查修改,不负责的作者,可能就是简单修改一下,能过得了系统监测是否由AI生成的就行。
现在要让系统检测不出内容是否由AI生成很简单,当用户发布文章 后,内容可能会被百度、搜狗、360这些平台收录,如果有用户使用AI大模型搜索到这些相关内容,然后ai在发送给用户,如此往复循环,并不是一件好事。
起初我以为AI联网搜索模式,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功能,但后面才发觉AI联网搜索模式虽然能够快速地获取信息和数据,但它依赖于互联网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这种模式下,AI的学习和判断能力受到了限制,它无法独立思考和分析,只能依赖于现有的网络信息,这只不过是厂商想减少训练数据,降低算力的一种方式。

豆包 比 Open AI 更好用吗?-2.jpg

这是百科的参考资料:

豆包 比 Open AI 更好用吗?-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