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出质量看,豆包以及国产AI,都和GPT没法比。
但如果单论在国内用户破圈层上,显然豆包更胜一筹。
国内用GPT的大多都是职场白领,因为要追求更高质量的回答。
但用豆包的人就杂了,各领域几乎都有。
我上次回家,发现我妈都装了豆包,村里一叔叔做养殖,还经常问豆包一些养殖问题。
豆包用户破圈,我觉得有两点:
一来,有抖音这个超级引流平台。家里老人也是从抖音下载的豆包APP。
二来,豆包的功能是真的全面,但产品设计比较简约,普通人很好上手。
看豆包这个电脑客户端,功能超级多,但看起来并没有觉得很乱
再看每个模块的使用,也非常简单,像写文、作图、做音乐等这些普通人最怕的提示词环节。
豆包直接给你设计了复用模板,以及提示词撰写模板,这就降低了新手对AI的抗拒心理。
就完全傻瓜式操作,那客户就愿意用起来。
再看他的功能设计,直接就是面向所有圈层用户。
拍题答疑面向的是家长和老师。
AI生图、写真、做音乐、智能体聊天等偏娱乐性内容,面向是的所有用户。
AI编程、数据分析、科研搜索,面向的是职场某一类精准人群。
而AI写作、AI搜索、AI网页伴读,则面向的是所有职场人群。
对比国内所有大模型,豆包这种圈用户的野心,可以算是TOP级别。
从回答结果上看,也确实有在一步步优化。
还有一点,就是他们设计产品是真的用心。
APP端和电脑端的功能,会根据使用场景,在功能的露出强弱上,有一定的差异化。
比如,在电脑端和豆包打电话,用户可以用语音交流,但豆包只用文字回复。
但在手机端就不一样了,完全就是跟人打电话的状态。
同样的,手机端的电脑端的功能,也有一定差异。
手机端强化了智能体的功能,而且,多了豆包日报、录音纪要、日程提醒、健康咨询这几个更适合手机端的使用场景。
而且,你每次打开豆包,都会给你推送不同的智能体。
未来,智能体的商业闭环通了,这不就是妥妥的AI时代的流量阀门么?
但像电脑端,就有学术搜索、数据分析、AI编程、AI文档阅读、网页伴读等,这种明显办公需求的功能。
总得来说,豆包好不好用?
核心看,用的是谁,用在什么地方。
对国内用户来说,就是平时让AI给答疑,娱乐,整理个资料啥的,那豆包足够了。
但如果对专业人士来说,需要AI写出的内容更好,复杂推理能力更强,那显然还是gpt更好。
不过,目前还处于AI商业化的早早期,所有大模型公司都还处于烧钱探索阶段。
未来到底哪个AI产品,能成为AI时代的超级应用,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hr/>1、普通人入局AI的路径分析
普通人怎么入局 ai?
2、国产AI副业必备工具
目前国内哪款AI比较好用?<hr/>Hi,你好,我是@安歌Mia,分享AI工具、AI+副业、AI+职场等内容,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AI,抓住时代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