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 5 万亿元GDP城市,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1月15日,上海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市经济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
从世界来看,5万亿元,超过阿根廷、比利时、瑞典、泰国等国家GDP。
从全国来看,在上海之前,仅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湖南9个省份GDP超过5万亿元。
从自身来看,上海土地面积占全国只有0.06%,但贡献了全国3.7%的GDP。平均一天,上海可创造超过130亿元的GDP。
回首历史,上海一路走来,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突破,1949年GDP仅为20.28亿元,改革开放后,2006年突破1万亿元,2011年达到2万亿元,2017年超过3万亿元,2021年突破4万亿元,2024年又突破5万亿元,迈上新台阶的时间不断缩短。
资料来源
收藏者
0
被浏览
73

5 个回答

cq987 LV

发表于 4 天前

这么厉害的城市,官方公布出来的5天8小时工作制度下,最低薪水2千多元。
在全球范围内能排进前一百吗?

acff00 LV

发表于 4 天前

居住地松江睡城,或者说牛马的聚集地。
小区里随便抓个年轻人,大概率是个硕士。
小区附近有个图书馆,因为年底被裁员了,就准备去哪里学点东西。
早上八点开门。
第一天,九点去,爆满。
第二天,八点半去找到了一个座位。
图书管里人的年纪大约都在30到40之间。
我想他们都是财务自由了,闲来无事打发时光,一定不会是为了省电费来蹭空调。
这几天上海真冷。

杨帆 LV

发表于 4 天前

5万亿的GDP是挺高的,这里面估计需要咨询一下上海统计局的口径,在上海制造业仍旧是主要产值力量的情况下到底是如何统计上海和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飞地经济的产值呢
比方说,大家都共识性的觉得,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动不动拿上海和纽约做对比,而现实是上海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是真正的金融中心。国内的金融中心是北京还是上海?
总的来说,北京掌握的金融资源是上海的1.5倍左右,在这一点上,北京确实是金融中心

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 5 万亿元GDP城市,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1.jpg

北京和上海金融业总产值大致相当

从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来说,上海更胜一筹,北京掌握1.5倍的金融资产,创造的金融业增加值和上海大致相当。

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 5 万亿元GDP城市,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2.jpg

按产业

北京的第三产业超过90%,治理污染将首钢等制造业转型或者搬出去,有效降低了制造业占比,这一点上海仍在坚持制造业,并向智能制造转型,两座城市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

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 5 万亿元GDP城市,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3.jpg


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 5 万亿元GDP城市,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4.jpg

那么,上海制造业仍旧是主体核心力量。
从上海飞出园区和飞入园区的产业定位对比看,长三角地区产业内分工态势明显,新兴产业竞争激烈,传统制造业逐步转移。创新飞地反映的是各地希望发展的产业和飞入地的产业优势,制造业飞地反映的是各地已在发展的产业和自身的产业优势。上海在长三角各地设立的制造业飞地与长三角各地在上海设立的创新飞地在产业定位上有一定差异。

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 5 万亿元GDP城市,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5.jpg

TsMnO LV

发表于 4 天前

这个星球上的有两个上海,婆罗门上海和达利特上海。
婆罗门上海,GDP超5万亿,人均GDP超过一众老牌发达国家,豪车遍地,豪宅动辄上亿,衣食住行都有首陀罗伺候,无聊的时候就在韩国游客面前炫耀一下新买的超跑,简直人间天国。
达利特上海,集中在千百万产业工人和基础服务业从业者中间。他们拿着三五千的工资,从事着诸如外卖、快递、酒店服务员、制造业等职业。对他们而言,5万亿还是500万万万亿,没有任何区别。
达利特没有任何资格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任何成果,因为这世界上有婆罗门。

张鹏 LV

发表于 4 天前

没什么意义,悲观。
已经在上海一线金融圈混了15年,从事券商行研和PE/VC工作,工作地点一直位于陆家嘴、外滩及周边地区。曾经长期午饭、晚饭就在正大广场解决,或者午饭后去外滩溜达一圈,晚饭后走路去南京路步行街坐地铁回家。
这两年工作非常难熬,身边的同事朋友亦是如此。

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 5 万亿元GDP城市,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1.jpg

2018年之后,尤其是2022年之后,这个城市明显衰落了。
第一个就是外资撤出的很多,美元基金几乎全跑了。2020-2022年A股在注册制和科创板的双重加持下,IPO了两千家,上海滩最后一次造富运动结束,张江开发区和漕河泾开发区的最后一次辉煌,此后金融投资行业开始快速衰落,上海楼市也因为高薪行业全灭而开始了狂跌模式。
第二,上海的传统经济也不行了,上汽、宝钢、上港、上海建工这些传统的央企国企全部不好过,普遍存在大幅降薪裁员情况。
第三,身边好多前同事都润出国了,尤其是此前有海外教育背景和海外工作经验的,归海现象普遍,没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年轻一点的花钱读个什么中外合资的MBA文凭,跑去香港新加坡再就业。
对未来很迷惘,望着远去的黄金年代,润还是苟,是一个大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