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ng99 发表于 2025-4-27 20:34:04

AI是否会代替网文作者?未来网文作者何去何从?

如题。

clover 发表于 2025-4-27 20:48:15

作为程序员 + 业余网文作家很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的主业已经大面积使用上AI技术了,比如大名鼎鼎的Copilot。现在工作中,递归/深度优先的算法逻辑,基本都是我写注释、AI写代码。



一段我一周前的递归代码,绿色是我输入的注释,电脑进行解析后给出灰色猜测内容



正则是我最不擅长的内容,现在完全交给AI

大部分工作内容,你都可以这样让他汉转英,但适度修改还是需要的。而且,由于还要思考怎么写注释,也就是怎么让AI理解你的意图,所以我使用的频率也就10%上下。(你以为写中文描述容易吗??)
除此之外,我自从订阅chatGPT4.0之后,我基本上已经完全不使用google/Baidu了。有任何知识点方面的疑惑,就直接问GPT,这种平替是非常直接的变化。



这种弱智问题主要是帮我回忆一些知识点,以前都是Google,现在直接问AI,答案都令人满意,比如提到的BigIntger就是我们项目组一直使用的方案。

可惜的是,目前ChatGPT还不支持最新Google信息,4.0的信息最新到现在支持到2022年1月,这样的限制或多或少影响了一些场景的使用。但瑕不掩瑜。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目前AI擅长做

[*]大方向的知识点检索,替代过去的Baidu/Google过程。
[*]模式化的代码生成,但生成代码在细节上需要人为把控和调整。
但AI目前还不擅长

[*]直接从0到1自动走完整个流程。直接拿到作品/产物。
[*]依赖2023最新信息的一些提问。

结合以上,平移到小说,我目前会拿ChatGPT在副业上做两个方面的事情:
1、世界观前置知识调查
写小说都需要构思世界观,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接触许许多多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很多时候自己都是以小白身份入场,因此此刻扫盲非常重要。




像上图的类似问题,可以问很多,主要是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避免小说写出一些非常小白被业内人士嘲讽的白痴问题。

除此之外就是像让AI帮我写代码那样,直接帮我写我需要的小说段落,然后我自己改成成品:
这里举出一个我自己练手小说的一小段:



我自己构思的背景,告诉AI,生成内容稍微有点翻译腔

这种差强人意的段落可以随便来多少,其实很多时候生成的质量也不高,但架不住可以无限次。只要有你的思路支持,你可以让他来来回回上上下下进进出出地满足你,
下面是一段基于上述GPT范文我产出的作品:


可以看出来,虽然具体的内容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我写的显然更好,但你能从我的文中看到他的影子,GPT帮我搭好了框架,依赖AI生成的结构,我完成创作。整个文本,我基本上逐字逐句的洗他的文,他写环境我就写环境,他写心理我就写心理,完全跟着AI走。

总结和展望

以下是一些个人观点:
目前这种「AI向上负责框架与知识点,向下负责模块化内容批量生成」的模式预计会持续5年左右,在这5年内,我们都需要人为有70%以上的介入。这是一个比较高的门槛,因此除了我这种程序员砖工,不然不会有什么码字的大佬会考虑。
在5年的末尾,AI在写作问题上应该已经可以解决风格化的问题,也就是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的需求生成对应的文风。并且有成熟的商业化产品或工具,大多数码字人都可以非常低门槛的调教自己的AI使之生成自己想要的文风下的文本。
这样的AI主要问题是他没有办法生成严密的长链路逻辑,也就是说,所谓的情节,人物,需要人类操刀。
5-10年,AI需要解决基于章节的文本内容直接生成,码字人员可以实现:输入章节大纲,AI产出具体内容,最后作家在发布前“把关”,做出细节上的调整。
最后,企图让AI直接生成小说,我认为需要算法层面的变革或者是让更大量的人投入到训练机器的环节里去。
整个写作体系人员会两极分化:
一部分聚向头部,负责「初步动机」的筛选
这部分从业者会从AI会给的脑暴选项中选择看上去有趣的,协助AI完成「故事大纲」的创造。
另一部分聚向尾巴,负责把关作品上线前的最终细节修改,做类似现在编辑的工作。
而中间部分,则完全会交由AI瞬间完成。
当这样的过程流水线化了之后,这个过程的效率会逐渐提高,最终每日产生上千万本不同题材、情节出乎意料,却又埋藏了能够提起人类情绪的爽点的文。
这些文中高质量,被人类喜欢的,又会被挑选重新进入AI的学习信息池。最终达到人类无法分辨的程度,基本可以视作AI从零创作的达成。
而纯人手工作品会慢慢越来越少,一些当今优秀的作者会继续坚持活跃在这个舞台,以艺术视野、人类细腻情感,和只有人能创造出的意外情节生存。
但他们的市场大概率会被AI吞噬。
并没有什么值得难过的。毕竟大家可以看的书会是今天的千万倍,而你,只要想要创作,也许分分钟就可以拥有一本自己与AI合作的小说。
最终,也许还会有复古潮流重新推上台面,但回光返照后看的人还是越来越少直至消失,最终AI会专门生成“复古手工作品”分类,作为历史的沉淀,但“人类从头到尾写一本书”终将成为历史书上的一句话,流逝在岁月长河里。
技术是用来拥抱的,当新技术来到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行业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在维持现有工作的前提下去实践应用,无论你得到了什么,没必要抗拒。没必要非要坐在历史车轮碾过的印记上撒泼打滚,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但最后的最后,热爱宗教的我,更相信,人类的大脑中,一定会有一些机器无法替代的东西。我等待着在滚滚AI浪潮后,人类真正大脑智慧被完全开发的那一天。

wlzt 发表于 2025-4-27 21:02:06

这个问题呢,蛤蟆的答案过于悲观,香蕉的答案过于乐观了。
其实未来是会被替代的,问题是,这个未来有多遥远。
是十年八年,还是一百年八十年。
以现在的AI程度,和算力限制(其实是硬件限制),在我们所能经历和看到的未来,这种事情还不会发生。
至于非常遥远的未来……那个就不是我们现在的普通从业人员该关心的事情了。
房租够交么?首付凑齐了么?房贷还了么?
关心点实际的吧。
·
至于你问何去何从。
高层级维度的变化碾压下来的时候,低层级维度是没办法回答你【我该怎么做】这个问题的。
流水线生产线击溃了传统人力手工生产模式的时候,传统人力工人,他知道【我该怎么做】么?
他能抵挡么?
不知道。
也不能抵挡。
所以,你问错人了。
没有人知道这个答案,唯一知道答案的是历史,而且不是现在的历史,而是几十年几百年后,回顾看的历史。
·

IT货郎 发表于 2025-4-27 21:13:26

毫无疑问,香蕉是对的。
我是行内人,在北美做AI和金融相关的研究。蛤蟆悲观的原因在于,他不懂AI。
作为现在每天都离不开CHATGPT的人来说,我比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东西的威力。但我敢断言,会被取代的,是那些‘纯粹通过大量重复练习提升熟练度’的技能。请注意,这句话里的关键字是‘纯粹’。例如什么呢,算术,考试,开车等……但是,那些属于‘人’的价值,目前没有看到那么一丁点被取代的曙光。我甚至再断言,未来二十年,人的‘价值’将会被更大的挖掘,而且是爆发式的挖掘。什么是人的价值?简单来说,就是一切创造巨大社会利益的事情,比如创立出前所未有的产品,运作出极佳生意模式,指出先进研究方向,在这个问题里,就是写出‘好看’的书,拍出‘好看’的电影。怎样写书才好看?怎样做生意才能成功?哪个方向有新的研究?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因为这些都是不完全根据历史规律而完全植根于人类灵性里的行为。
确实,大部分人都是在借机鄙视小白文而已,真正写书的人深知道,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里面都可能含有难以言表的深层次作用。情绪本身比一切科学研究都要玄,而文字更是最复杂的媒介。
若真有AI超越人类的那一天,我认为坚守到最后的,极有可能是文学领域。

heronylee 发表于 2025-4-27 21:23:52

在这个事情上,我没有蛤蟆那么悲观,我认为大家针对写作方面预想的那些东西,基本上都不会发生。
我会通过一个举例告诉你们人类的潜意识到底有多复杂。
这是我过去在谈写作或者谈情绪封装的时候,跟人举的一个例子:
说有一天早上我坐公交车,时间是早高峰,外面在下雨,公交车上上上下下的很多人,在经过一个站台的时候,有一对应该是大学生的男女上车,两个人上车之后没有座位了,他们就站在那里聊天,聊天的过程里,女生笑得很开心,她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车上有一滩应该是宿醉乘客的呕吐物,她一只脚站在呕吐物里,一直笑着跟男生说话……我说,那个时候我意识到,这个女生,真的很喜欢那个男生。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寓意的小片段。但这个时候,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我是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他们了吗?
其实不是,一整个早上,我看见乘客上上下下,人物非常多,车上车下的风景非常乱,它们一直在迅速的变幻,一男一女上了车,一直在聊天,这也只是诸多讯息中并不出奇的一个细节,但是当我看到地上的呕吐物后,我忽然意识到这个具有寓意的情节,其实我才从潜意识里翻出他们上车时的镜头,重组了关于他们的一整条信息链,并且将它们打包记在了脑子里。至于那一天其他上上下下的人,开车的司机,路边人躲雨的狼狈,我一点都记不清楚了。
思考一下:
作为人来说,我们每一天都要接受无数的信息,哪一些是能够被打包归类到“一件事”里的?
你一眼望外头看去,会看到具有无数细节的一个世界,有那些信息,是你第一时间觉得有“意义”的?
你的内心是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价值判断的?
在这个世界上,很少人会关心自己的潜意识,但你的潜意识里才包含了世界的真相,你要知道,当你从某些混乱的讯息里找出有“价值”的一个故事链之后,你的记忆是从后向前打包的:事情先发生,发生完了,你觉得某些信息链很“有趣”,你再去回忆看到的东西,然后再进入记忆储存区。
曾经有一个说法,说的是“阿斯伯格综合征”这类的天才病,这个人会一眼看见所有的信息,但他无法理解这些信息的“意义”,所以每一个信息都是重要的,都在脑海中进行计算,这个人的脑子会直接坏掉。人类在诸多杂乱信息中过滤出重要信息的能力,是我们潜意识里看起来很普遍,却无比复杂的一个“黑箱”。
电脑可以定位逻辑链,它可以同时观测所有的信息,但它无法提取“意义”。
如果是一台电脑来观察我那天看到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下雨了,一个人在街上跑,一条狗在街上跑,一号乘客上车、二号乘客上车……一只脚站在呕吐物里……五十八号乘客跟五十九号乘客在说话……
通过人类的算法,你可以设定男女主角,他们上车、他们在说话……
但只有人类的大脑,会发现,两个人在说话这个情节,当它们配合上地上的一滩呕吐物以后,与此相关的逻辑链条瞬间就拥有了比其他信息重要好几倍的价值和重量。
如何判断一系列信息链条中的某一个是有价值的,如何对比这些有价值的信息闭环哪一个更有价值?甚至同样的信息集合在同时可以形成好几个闭环,这些闭环如何选择?
在谈论ai写作的时候,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觉得:枪手会被取代、低质量的网文会被取代。我告诉你们,这是扯淡。
你们没有意识到人跟电脑进行信息计算时存在的本质不同。
我们每天像呼吸一样在进行的,对杂乱信息进行“意义价值”的挑捡,就是存在于我们潜意识当中的,最复杂的技术黑箱。
这个我们自己几乎意识不到的本能反应,就是ai技术里最难逾越的天堑。
写得再垃圾的网文,在一个章节里,都会进行大量的信息打包,譬如某件事情,你在前期发生,是有意义的,后期你会拿出来再说一次,再垃圾的网文作者也会下意识的选择有价值的闭环信息来进行表达,这样的表达在一本几百万字的书里,有上万个,这都是人的本能。
而ai呢?他们可以具备逻辑关联的信息链条,就是像流水线一样,按照因为所以、首先然后的关联做出一个人的一辈子,甚至可以事无巨细,但是它无法弄清楚在地上的那摊呕吐物有多大的价值。
ai能看到的是信息的全局,当它去书写一本几百万字的书,要么它不表达情绪,他做一个几百万字的流水账——你们觉得一个几百万字没有表达侧重点的流水账能够取代低端网文?恐怕只有没看过网文的人才能傲慢成这样。
而倘若ai通过尝试表达情绪,那真的会有灾难。你们看过一些自动捏脸的游戏呈现出来的灾难后果吗?
当ai想要塑造一些“笑”或者“哭”或者“悲伤”的人物时,他们有时候的呈现效果,比恐怖片还恐怖。我记得质量效应仙女座似乎就出国这个事情,后来还是得靠人工选择。
一本几百万字的书,如果进行侧重点表达,上万个情绪节点,譬如某一章的五个点,他们表达的意思是矛盾的,你觉得人还能看下去?
普通的、平庸的人类作者,他在表达一个东西的时候,他可以表现得平庸,但不至于表现得错误,而ai是可以的。一万个节点,出现一百个矛盾的情绪表达,人类读者会直接摸不清头脑。
这就是人类跟ai最本质的区别。
……
当然我认为有一天ai技术肯定可以把这个黑箱给破解掉,但是技术发展的路线,肯定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精准计算到模糊计算,我们看看在此之前他能干什么。
简单的ai技术跟自动驾驶相结合,就能够将快递员的生态打得天翻地覆。
ai绘画技术目前已经开始入侵绘画行业,包括在网文行业内,虽然无法真正进行写文,但这次的阅文大模型里已经出现了通过文字直接制作插图的功能,由此向前,动画行业会被颠覆,接下来是cg电影行业,事实上它对电影行业的冲击也已经到了眼前,最近好莱坞的一些抗议,也就是因为电影公司想要用cg直接取代真人,并且希望真人演员直接给公司他们的形象授权。
——这是坏事,也不是坏事。十到二十年之内 ,我们的社会可以进入一个艺术消遣空前繁荣的阶段,因为它虽然没办法拿捏文字中的精准情绪,但它可以通过无限的穷举,将所有的文字作品化为大电影,譬如我,就很期待战锤世界的大电影,未来一个小小的工作室,都能通过ai技术制作他们,享受的时代来了。
所有逻辑链路清晰的、不涉及模糊情绪的行业,都会首先被取代,譬如流水线,这个过程不能说才开始,基本可以说,已经取代到一半了。
真正恐怖的是,这种超大规模的、波及整个社会的生态转变,人类社会有没有可能承受得了。
至于网文,很多人总是轻蔑地用小白、低端来形容一些娱乐作品,你们知道吗?飞卢体的那种开头,一句话十几个字的那种,它们对人类的情绪掌控有多精准?你们看到这一句话,就会产生多少多少的联想,这都是人在潜意识里精确计算过的,这是高度进化的心理学的成果。
去看看小红书,每一个火的视频,几分钟的东西,他们能够让你们产生多大的愉悦感?这同样是高度进化的心理学成果。
商人们都在研究它,唯独“正人君子”会对之嗤之以鼻。
你们以为一个具备简单逻辑关系的、平庸的、但是用词精准到位无比符合新华字典的小学生流水账,它们能取代这些东西?
这种技术黑箱是一种概念性的东西,要么,技术员真正理解了它并且用算法重现了它,那一刻,它不仅仅是取代什么小白,它会一瞬间取代所有的人,因为电脑并不害怕算力的匮乏,突破了,它就是突破了。
能够突破人类对“意义”对“价值”判断的这个潜意识黑箱,那一刻意味着电脑可以取代人类的全部,譬如它可以代替你去跟客户喝酒谈生意,它更明白人类需要什么,它做一个ppt,它比你更有说服力,它发表一次演讲,可以比希特勒更有煽动性,你可以用机器人带孩子,因为它懂心理学,它可以精准控制将这个孩子塑造成什么样子……唯一的问题是,为什么还要有人类的孩子?
所以老实说,这真是我最不担心的一个事情,我甚至很期待接下来的电影大繁荣,我期待ai的智能驾驶,那意味着我可以买辆房车全世界到处走,我坐着看风景写东西,早上在泰山,晚上就在海边……
我唯一担心的只是,这一次超大规模的人类社会结构转型,整个社会扛不扛得住。
******
ps:一些人还是不明白潜意识有多复杂,情绪的计算有多复杂。
这么说吧,人类具备脑补的功能。
由于人类具备脑补的功能,通常来说,一个承载了信息的东西到你的眼前,你往往会脑补出一定的情绪重量,这个在文字方面还不算明显,但是在自动生成画作方面,ai通过对成熟画作的模仿,进行颜色的穷举涂块,它生成一万张画,然后人类会发现,其中一部分,是具有极高情绪价值的,但对AI来说,它就是把颜色进行了凃块而已,它不计算情绪,它的情绪是0,但人类几乎可以脑补到90。
画作的穷举远比文字的穷举简单,而且它是瞬时性的,因此它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实现了巨大的情绪传递,但是在文字上,单纯的穷举排列,是无法输出信息的,所以它还得遵循新华字典的规则,遵循语法的规则,它慢慢的学会了陈述一系列有逻辑关联的事情,但它的情绪是0,而人类,可以脑补到1,或者你认为多一点,可以脑补到10。
一部几百万字的作品,有一万个情绪打包的表达,它是人类作者潜意识就进行了的,再拙劣的小白作者,他也会进行这样的表达,这一万个情绪节点,有的还互为因果,一个发生了的事情,百万字之后大家再聊起来,会产生新的情绪,几个事情相互交叉,会产生新的情绪价值,人类只凭本能,都不会把这些东西搞错。
但ai穷举和模拟,没有这种能力,这并不是程度的区别,并不是说,今天ai写了一个流水账,你看懂了,明天它就能写个故事,让你感动,因为ai是不会感动的,感动的是你的脑补。
ai在成千上万次的写作中,也许,会有那么一次,突然戳中你的心,那利用的也是你的脑补。而如果它想主动去输出这个东西,依靠现有的模拟去形成一万个情绪节点,从某种方向上来说,或许有一定的操作性,譬如小说的固定模型:扮猪吃老虎,往往就是坏人挑衅,主角反击,围观者惊叹……似乎是可以通过算法结构来定义实现,但每一次的模拟,情绪的输出都是靠运气,在一万个情绪节点的堆垒下,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会完全混乱,没有人会看这样的东西。
这不是程度的问题,ai没有情绪,而人类感性判断的成型机制,在心理学当中,恐怕都没有完全构筑清楚。现有的算法,无论是穷举,还是大数据模拟,在设计感性情绪的这里,它可以通过一些取巧的方式达到10,但它永远不可能达到30或者以上,那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情,它需要的是人类心理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就这种人类心理学模型在学术界恐怕都还早呢。
另外也有过很多人用ai建立长篇小说了,基本上统一的反馈,都是前后矛盾,更严重的是,没有能够抓眼球的点。为什么前后矛盾?因为对于“之前发生了什么”这个点,我们在任何时刻,脑子里都会有个打包的过程,但AI没有,他只是根据逻辑,通过穷举的方式不断往后延伸而已;而为什么没有抓眼球的点?因为ai根本不知道任何小说到底是哪个点抓住了眼球,它从头到尾就没有这个算法。
你可以让AI设计一万句骚话输入伴侣娃娃,再让它建立一些简单的反应方式,让你的生活多姿多彩,这个是可以做到的。几百万字的文字组合,上万个情绪节点,不引起人的反感,今天的模型,做不到,说的是现有模型到了极限都做不到。
人脑跟电脑处理信息,底层逻辑就不一样,只是在目前,他们呈现出了一定的交集,甚至于在绘画上,能够承载90分甚至100分的情绪效果,但在感性价值的成型和判断方面,电脑的算法是空白的,所以不可能在包括文字的一些领域再往前发展太多了,只是两者的交集,给了很多人一个假象而已。
在几百万字往上的文字排列创作方面,没有人类心理学模型之前,它是零分,不是一分。

suidywu 发表于 2025-4-27 21:33:02

会……

很多人只考虑,ai可能质量不高,但ai可以一分钟出几百万字的稿子,人类一年才写几个字?
到时候,网上每天都有几百万本新书,几千万本新书更新,而且这些新书成本可能就几度电,人类作者怎么比?
料理包对厨师压制还没这么狠,但现在坚持用厨师的饭店越来越少,支持料理包的是多数……
不要只考虑ai能写啥,写的质量多拉胯……
多想想,一分种几百万字吧。
就算人类能够写出来,远超一切ai的优质文字,但在每分钟几千万,甚至几亿本小说的汪洋更新里,你们确定人类的作者能够杀出头?

□□□□□□□□□□□□□□□
别总考虑写作,考虑作者,也站在平台的角度上,思考一下。
我就问一句,一个平台可以在付出很少的电费之后,开动程序,就能获得几百万本,几千万本小说的时候
他们愿意出每年几百万的稿费雇佣一个人类作者吗?
资本家不是开善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是否会代替网文作者?未来网文作者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