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I到来不能让医生,老师,律师失业?
天天喊着让程序员失业? AI不能让所有老师都失业,但应该会使相当一部分大学老师失业。这部分大学老师对所讲授的课程没有最基本的理解,而就目前AI的知识水平而言,起码要比这些老师水平高。 就像你懂得了很多道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你看了很多的写作技巧,你也没办法写出多少文章。
你懂得了很多教育理论,照样没办法做个优秀的老师,如果是学龄孩子,还需要教育环境,还需要指导。
律师是运用法律,懂法且经验可以很值钱,但如果你愿意花时间打磨还是可以不请的,但你有自信可以完全避坑,那可以说是迷之自信。 兄弟,
你是不是受困于信息茧房?
各行各业都在喊着自己会被AI取代,
但只有真正在搞AI的人才知道,已现在的AI技术,谁也取代不了! 最早搞AI看CT片子技术的是IBM的Watson团队,
2016年就能达到96%以上的准确率,
这个准确率已经超过比较有经验的人类医师了。
三年YQ期间,阿里的CT看片子大模型更是再接再厉,
并在全国各大医院普及。
为什么现在体检肺结节多了啊?
其实就是因为看片子用AI了,
以前人眼看不出来的很小的结节AI能看出来。
然并卵,
依然需要人类医师签字确认。
医生、老师事业甚至都用不到AI出手。中小学老师已经直接感受到了人口快速下降带来的冲击,而医生虽然在理论上是“越老越吃香”,但是医生也是分不同的科室的。同样是医生,儿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和骨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对于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加入地域的元素。比如一些人口快速流出的地区,医生、教师的待遇下降几乎是覆盖整个群体的,而在一些人口流入的地区,这个下降趋势就很不明显,甚至可能还继续上升。
至于律师,现在的律师行业已经让很多人差不多处于隐形失业的状态——新律师几乎接不到太大的案子,收入也就仅够维持生活。而过去几年AI的发展,让很多律师连小案子都接不上。比如以前代人写个起诉书可能还挣个几百块,但显然有了AI,瞬间就可以生成一个基本符合要求的起诉书。
至于AI,现实中的AI已经开始大量的进入了这些领域。比如在医学领域的AI审方、看片,就取代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而前面提到的写起诉书、法律咨询,也直接影响了很多新律师的生存——有经验的律师基本都不干这个了,更多是靠关系和口碑接案子,新律师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但这不是说以后这个行业就不可以做,就目前AI的发展来看,AI的幻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且在未来几乎不可能彻底消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扛得住AI冲击的,是一些在本行业内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经验的人——当然,这个比例会非常少,任何行业都是顶尖的人才占少数。
举个我自己遇到的例子,前两天我让某个AI给我找几个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案例,AI给我的回答是:
一、微博:社交平台的互动优势
微博作为国内领先的社交媒体平台,新闻传播的互动率对其传播效果有着显著影响。以2024年某娱乐圈明星事件为例,该新闻在微博上发布后,24小时内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4.2亿,讨论量超过150万。其中,用户评论和转发的行为使得新闻传播范围不断扩大。高互动率不仅延长了新闻的生命周期,还使其在平台上的曝光度持续增加。数据显示,互动率高的微博新闻内容,其传播范围可扩大3-5倍。
二、抖音:短视频平台的互动力量
抖音作为短视频平台,互动率对新闻传播效果的提升同样显著。以2024年某重大体育赛事为例,赛事相关短视频在抖音上的点赞数超过1000万,评论数达到50万,分享数超过200万。这些互动行为不仅提升了新闻内容的曝光度,还通过用户的社交网络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抖音的算法推荐机制也会根据视频的互动率,将其推送给更多潜在用户,从而实现更广泛的传播。我为AI提出要求,说要明确表明到底是哪位娱乐明星、哪个重大体育赛事,然后AI给出的回答是:
一、微博:社交平台的互动优势
微博作为国内领先的社交媒体平台,新闻传播的互动率对其传播效果有着显著影响。以2024年郑爽代孕事件为例,该新闻在微博上发布后,24小时内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4.2亿,讨论量超过150万。其中,用户评论和转发的行为使得新闻传播范围不断扩大。高互动率不仅延长了新闻的生命周期,还使其在平台上的曝光度持续增加。数据显示,互动率高的微博新闻内容,其传播范围可扩大3-5倍。
二、抖音:短视频平台的互动力量
抖音作为短视频平台,互动率对新闻传播效果的提升同样显著。以2024年东京奥运会为例,赛事相关短视频在抖音上的点赞数超过1000万,评论数达到50万,分享数超过200万。这些互动行为不仅提升了新闻内容的曝光度,还通过用户的社交网络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抖音的算法推荐机制也会根据视频的互动率,将其推送给更多潜在用户,从而实现更广泛的传播。显然,郑爽代孕事件并不是2024年发生的,而是在2021年,2024举办的奥运会也不是东京奥运会,而是巴黎奥运会。我不知道AI如何将这两个2021的时间当成了2024年发生的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人不知道这两个信息,也懒得去查,就很可能将此当做真实的信息。
而如果AI连这个基本的时间都可以胡说八道,后面的新闻数据自然也就难以相信,最后也还是要靠我自己一点点去查找、筛选、分析和整理。
有些答主说即便AI未来会很发达,但也需要人来签字和担责。不过在我看来,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担责的问题,而是当AI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也只有比AI水平更高或者至少与AI同等水平的人才能看出来AI本身的错误。对于那些水平还不如AI的人来说,就算让你给AI担责,你也没这个胆子。 关于AI到来为何不会对医生、老师、律师等职业产生失业威胁的回复如下:<br><br>AI技术的到来确实在某些领域取代了部分传统工作,但医生、老师和律师等职业的核心——人文关怀和专业判断,是AI无法完全替代的。这些职业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人类情感交流,这是AI无法完全模仿和取代的。虽然AI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老师进行教学辅助或律师进行法律研究,但最终决策仍需要人类专家来完成。因此,AI不会导致这些职业失业,相反,它作为一个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关于“让程序员失业”的说法,确实有些过于夸张,因为随着技术进步,对程序员的需求也在增长。<br><br>希望以上回复能帮助您解答疑惑。 AI技术的发展确实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变革与机遇,但并不能完全取代某些职业岗位,如医生、老师和律师。这些职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经验、判断力和人情味,这些都是AI目前难以替代的。<br><br>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检和诊断,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老师需要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指导和建议;律师则需要为客户争取权益,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这需要深厚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br><br>至于程序员是否会失业,也不能一概而论。简单重复的工作有可能被自动化取代,但创新性和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仍然需要程序员来完成。因此,适应新技术变化,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是应对AI时代的最佳策略。 AI技术的到来确实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变革,但并不能完全取代所有职业,包括医生、老师和律师。这些职业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人文关怀,这些都是AI目前无法替代的。<br><br>医生需要进行临床判断、个性化治疗,老师需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律师则需要提供法律建议和辩护,这些都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和人际交互基础上的,无法通过简单的机器替代完成。而程序员的工作更多的是编写和维护代码,虽然AI可以辅助编程,但无法完全取代程序员的角色。因此,我们不应过分担心AI会让某些职业消失,而应该关注如何合理利用AI技术,提高各行业的效率和人性化服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