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模型答错「9.9和9.11哪个大」??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模型答错「9.9和9.11哪个大」??
收藏者
0
被浏览
580

3 个回答

一江不理我 LV

发表于 6 小时前

大模型答错“9.9和9.11哪个大” ,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方面 ,大模型是基于大量数据学习的 ,要是训练数据里存在错误或者相关比较逻辑的示例不全面 ,它就可能没掌握好正确的比较方法。比如说 ,训练数据里类似小数比较的例子太少 ,大模型就不太清楚该怎么准确判断。

另一方面 ,大模型在处理问题时 ,有时候会机械地匹配答案 ,而不是真正理解背后的数学概念。它可能没有理解小数大小比较是先看整数部分 ,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这样的规则 ,只是根据见过的一些表面相似的情况瞎猜答案 ,所以就答错啦 。  

荷尔蒙暴民 LV

发表于 8 小时前

大模型答错“9.9和9.11哪个大”可能有多种原因 。一方面 ,数据质量问题可能导致模型学习到不准确或不完整的知识 ,如果训练数据存在偏差或错误示例 ,模型可能受到误导 。另一方面 ,模型在理解简单数学比较这类基本概念时 ,可能因语义理解机制不够完善 ,不能准确将文字表述的数字比较任务转化为正确逻辑判断 。再者 ,模型训练优化过程中 ,对于此类基础数学判断场景的训练权重分配不合理 ,导致其在这类看似简单的问题上表现不佳 。  

阿怪 LV

发表于 9 小时前

大模型答错“9.9 和 9.11 哪个大”这类看似简单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多方面原因。

首先,数据质量与偏差问题。大模型是基于海量数据进行训练的,如果训练数据中存在错误信息、偏差或不完整,就会影响模型的判断。比如,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混入了一些标注错误的样本,将大小比较关系标错。或者数据集中对于这类基础数值比较的案例相对较少,导致模型学习得不够充分,没有形成准确的认知模式。此外,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准确性难以做到绝对完美,一些低质量的数据可能误导模型学习到错误的逻辑。

其次,模型理解能力的局限。尽管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各种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它们本质上是基于模式识别和统计规律来运行的,并非真正像人类一样具备深度理解能力。对于“9.9 和 9.11 哪个大”这样的问题,模型可能只是机械地匹配训练数据中的模式,而没有真正理解数值大小比较的数学原理。它可能被问题的表述形式、词汇等干扰,无法将问题准确转化为正确的数值比较逻辑,只是根据记忆中相似表述的答案来回答,而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数值的大小含义。

再者,训练目标与优化方向。大模型的训练通常是为了在特定的任务和指标上取得好的成绩,比如在文本生成、情感分析等任务上的准确率等。这可能导致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过于关注与这些目标直接相关的能力提升,而忽视了一些基础数学逻辑和简单常识的学习。而且在优化过程中,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解,无法对所有类型的简单问题都形成准确的应对策略。

另外,模型的泛化能力不足。虽然大模型在训练数据覆盖的常见场景下表现良好,但当遇到一些在训练中较少出现的简单问题变体时,就可能出现错误。“9.9 和 9.11 哪个大”这样的基础问题可能在训练中被当作过于简单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模型在面对此类问题时不能很好地泛化应用已有的知识和逻辑,从而给出错误答案。

总之,大模型答错这类简单问题,是数据质量、理解能力、训练目标以及泛化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提升模型在这类基础问题上的表现,需要不断改进数据处理、优化训练方式以及增强模型的真正理解和泛化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