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dongxi LV
发表于 2025-4-27 22:16:42
AI写小说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填补了我学生时代没能完成的那些脑洞的遗憾。
我应该是从中学时期脑袋里就有许多设定和脑洞,也一直有过把这些脑洞写成小说的想法,奈何本人笔力实在有限,写个一两千字就得卡文。而且我也很早就意识到了,脑洞本身并不值钱,真正值钱的是有趣的故事,所以差不多七八年前就已经把这些想法尘封搁置,弃掉了当作家的幻想。
直到我发现AI可以写小说,当时的我仿佛找到了新大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脑洞有了被实现的可能。恰好去年下半年有段时间我刚好工作比较清闲,我几乎连续用了三个月时间来研究如何用AI去写小说,也用Claude完成了第一部超百万字的小说,目前已经开始准备用Gemini写第二部了(第二部因为产假带崽的缘故,暂时只写了两章,结尾的时候厚着脸皮放出来给大家看下成色吧,至于第一部因为黄赌毒+意淫太多,我实在没脸放出来献丑)。
关于我用AI写小说的流程,其实我之前也见过其他人写小说的那些方式,比如给AI立一个人设,然后逐步写大纲,细纲,最后再开始写成品文。这个思路我试过,其实并不能说错,但是太粗糙了,仅仅用这个方式来写,只能得到非常流水账的小说,而且文字数也达不到长篇小说的水平,我的操作流程算是这套流程的继续细化,更繁琐,但是得到的成品文也更加优秀(至少我自我感觉比较良好-O-)
1. 第一步明确自己要写的故事 & 学会使用SillyTavern
在开始创作之前,首先你要想清楚自己想写什么类型的小说。是奇幻、科幻、现代都市还是历史小说?另外我强烈建议想用AI写小说的人学会使用SillyTavern,具体这个东西怎么用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网上有很多教程,关键是,这东西对于写小说而言增益非常大,因为你可以自主控制你传给AI的提示词内容,甚至可以修改AI生成的内容,对于当前非必要的设定完全可以有选择地屏蔽。更重要的是,用这个可以突破AI的道德枷锁,去生成黄赌毒的内容,极大地拓展了AI写小说的涉猎范围。
2025.01.26更新:
我开了一个新的回答,这里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一下关于如何使用SillyTavern
如何利用AI进行小说创作?2. 第二步:构建世界观和主要人物的初始设定
在这一步,你需要开始构建故事的世界观以及主要人物的初步设定。这些设定可以在SillyTavern的世界书中进行创建。你可以指定人物的背景、性格、外貌、目标等,也可以设定世界的规则、历史等内容。人物设定尽量详细一点,而且设定最好根据剧情演绎尽可能频繁地更新,这样更有利于新生成的剧情不会跟人设脱节。
我一般会将人设部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属于固定设定,这部分基本上不会改动,另一部分是需要根据剧情进行动态修改的,这部分你可以利用AI对剧情总结,然后提炼出角色背景。下面是我个人比较习惯的角色xml和yaml格式设定写法,可以作为参考,其中背景部分后面是需要动态更新的,不一定要写得很多,只需要简述一下角色在当前章节的作用和意义即可,如果:
背景设定案例:- <world_background>
- <country>
- <full_name>新汉国 </full_name>
- <summary>
- A 21st-century empire balancing tradition, semi-constitutional monarchy, and technology.
- Power is shared between the monarchy and oligarchic elite families.
- Tensions arise between conservative and progressive forces as modernization accelerates.
- </summary>
- <formal_name>大汉帝国 (The Empire of Greater Han)</formal_name>
- <short_name>大汉 (China)</short_name>
- <adjective>大汉的 (Chinese)</adjective>
- <citizen>汉国民 (Han Citizen)</citizen>
- <!-- 世界观设定其实我写的很长,也不知道能不能过审,这里我只截取了开头,后面的内容我就不放出来了-->
- </country>
- </world_background>
复制代码 人物设定案例:- 王明远:
- name:
- real: 王明远
- birthdate: 1975-06-12
- gender: Male
- birthplace: 广西省南宁府青秀区
- personality: ENTJ
- virgin_status:
- virgin: false
- anal_virgin: true
- body:
- height: 171cm
- weight: 62kg
- appearance:
- hair: Short, black with a hint of gray, neatly combed
- eyes: Sharp and observant, dark brown
- skin: Light tan, slightly weathered
- face: Rectangular, with prominent cheekbones and a defined jawline
- body: Tall and lean, with a commanding presence
- clothing: Always dressed in formal attire, typically tailored suits, exuding professionalism and authority
- identity: # 可根据剧情发展动态更新
- title: [京师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未来科技公司创始人]
- education:
- - 1993-1997: 京师大学计算机系本科
- - 1997-2002: 京师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主攻分布式系统和云计算
- career:
- - 2003-: 京师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 - 2010-: 创立“未来科技”公司,专注于政府信息化解决方案
- household_registration: 匠籍·广西省南宁府青秀区
- relationships: # 可根据剧情发展动态更新
- family:
- - name: 谭墨
- relation: [妻子]
- - name: 王语卿
- relation: [女儿]
- - name: 王陆斌
- relation: [儿子]
- students:
- - name: 苏雪
- relation: [学生, 研究助理]
- affinity_names: [小雪]
- - name: 宋子昂
- relation: [学生, 研究助理]
- affinity_names: [子昂]
- - name: 张晟
- relation: [学生]
- - name: 周鑫
- relation: [学生]
- acquaintances:
- - name: 苏知良
- relation: [顶头上司, 老师]
- affinity_names: [苏老师, 苏大人]
- - name: 曹延峰
- relation: [甲方, 合作伙伴]
- affinity_names: [曹主司, 曹大人]
- background: |
- {{动态更新}}
复制代码 设定是用好SiilyTavern写小说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这里稍微多讲一下。首先设定本身其实也可以通过AI来写,例如我上面的两个示例也是我用AI完成的。因为SiilyTavern有关闭启用世界书中某个设定的功能,所以设定完全可以按需启用,例如当前章节没有某个角色出场,也不会提及到他,那么你完全可以把他的设定关掉,节省AI的token占用。
我的原则是如果这段话对小说的生成没有意义,那么就尽可能不要让它出现在对话当中。这也是为什么我后面会建议不要把大纲细纲之类的内容告诉给AI,因为:
之前和后续的剧情发展对当前剧情的生成毫无意义!!!
之前和后续的剧情发展对当前剧情的生成毫无意义!!!
之前和后续的剧情发展对当前剧情的生成毫无意义!!!
重要的话说三遍。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AI的专注力是有限的,你给的设定和前后文越多,AI对设定和前后文的理解也就越粗糙,你的提示词越精炼,AI就越能把注意力放在当前章节的生成上。类似的道理也体现在我为什么会在设定里面中英混杂,因为相同含义的句子,英文对于AI的token占用更少,通常情况下,对于不会经常变动的设定我建议尽可能用英文。
另外我还看到有人说AI开多对话会导致剧情的连续性会出现问题,对此我的回答是:那只能说明你对设定的更新不够及时。
例如我之前提到的第一部小说某个角色在出场时是一个积极开朗的中学实习教师,然后被某富二代雷普而且还遭到威胁。因为这个角色比较边缘,等她开始打官司反抗的时候已经是剧情中后期了。在这种情况下,难道需要把前面十几二十章里面,这个角色零星出现的章节全挖出来,告诉AI这个角色是如何从一个阳光开朗的实习教师变得苦大仇深么?根本不需要,你只要在角色的背景介绍里面,简要概括一下她之前章节里发生的事情,以及当前章节的心理状态,AI在创作小说的时候读取一下人物设定,自然就会明白这个角色在当前章节里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描写。
3. 第三步&第四步,让AI根据你的设定来创建大纲和细纲;
这一步基本跟网上的教程内容差不多,我就不详细赘述了,主要是让AI通过你输入的世界观设定和人物信息,帮助你创建一个初步的大纲。在这个阶段,你不需要非常详细的情节描述,AI生成的大纲会给出故事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事件。
你可以把你想要出现的事件输入给AI,让AI把事件与事件之间的空白补全,如果不满意就重复生成,不要嫌麻烦,而且可以多试试不同的AI去生成大纲,就当作在玩头脑风暴。虽然根据我的经验,在需要AI灵光乍现的时候它往往表现得有些蠢,但是你作为人类看了很多大纲之后,往往也会给自己带来一些灵感。
这里我跟网上教程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生成的大纲不需要喂给AI,你生成剧情的对话和生成大纲的对话可以完全隔离。大纲是给你自己看的,是让你去把握剧情走向,防止偏离主线用的,我不建议给AI太多跟他当前任务无关的内容。另外在生成细纲的时候,可以尝试让AI给你分配每个剧情阶段大约需要安排多少字,不用严格遵守,但是可以作为你生成章节分配时的参考。
4. 第五步,开始对章节拆解,写当前章节的流程,并生成小说段落
到这一步,终于开始可以写小说了,有了前面的大纲打底,现在你只需要梳理出当前章节的主要内容,然后把本章应该有的流程写下来,然后让AI根据你的要求去完成小说内容。下面是我写小说的格式,因为我在世界书和预设中也做了一些自定义的内容,所以内容仅供参考:- **请你扮演一名经验丰富的网络小说作家,仿照你之前章节的写作风格,接续序章的结尾,开始续写第一章的内容。**
- **具体任务:**
- 1. 你的创作背景必须严格遵循设定,包括新汉朝这个国家的设定、角色设定、京师大学等;
- 2. 你接下来创作的小说文本建议不少于5000字;
- 3. 你的任务只有创作小说,和小说无关的任何内容都不应该出现;
- **创作要求:**
- - 你的主要目的是写通俗小说,不是做学术研究,因此不要出现太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讨论,专业问题可以简略描写;
- - 故事背景是围绕京师大学计算机系开展的,可以参考中美顶尖学府来描写内容,请务必保证你所描绘的学园内容贴近现实,特别是符合计算机专业的特征;
- - 故事中所描写的“嘉熙八年”对应的是现实世界的2015年,你在描写剧情过程中,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不能出现超脱时代的技术;
- - 一般而言,故事中表述年份的时候通常用“年号”,但表示日期的时候会习惯用公历;
- - 要保持剧情的紧凑性,像网络小说一样,快速推进剧情,避免在非必要的平淡叙述上浪费过多笔墨;
- **注意事项:**
- - 新章节所对应的日期为2015年4月6日,对应农历“嘉熙八年二月初四”,时间为下午三点左右;
- - 剧情必须符合顶尖高校京师大学计算机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要通过对话、表情和行为动作来体现出每个角色的人物特征,务必让每一个角色都像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 - 王明远的研究方向和物联网相关,同时又需要边缘计算的相关人才,这两点正好与张晟目前钻研的方向契合,所以他才会选择王明远的研究团队;
- - 王明远的研究团队之所以成为“导师计划”的热门,除了王明远本身在外面开了一家名为“未来科技”的软件公司,对将来找工作非常有帮助外,也跟他的研究团队里有京师大学的校花苏雪有关;
- - 王明远教授在去年没有参加导师计划,因此张晟对王明远的面试将会考察哪些问题毫无头绪;
- - 除了张晟面试上导师计划外,另一名通过面试的人名叫“周鑫”;
- <!-- 如果生成的剧情出现了与当前剧情相悖的内容,可以继续增加你的注意事项 -->
- **故事流程:**
- 1. 场景切换至计算机楼的四楼过道,今天是“导师计划”面试的日子;
- 2. 简单描述一下导师计划,向读者说明今年报名王明远教授的人数高达数百人,而如今只有八名通过初审的申请者按序在会议室门外等待;
- 3. 张晟同样怀揣着紧张的心情在门外的等待,他之所以报名是因为王明远教授研究的物联网方向,正是张晟所感兴趣的方向;
- 4. 张晟的面试非常顺利,在最后自由提问的环节,苏雪突然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 5. 尽管张晟怀疑苏雪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报复自己周末入侵了实验室监控,但最后还是出色地回答了问题;
- 6. 场景切换至面试结束后,王明远向苏雪打趣道,居然向本科生问了一个很“刁钻”的问题;
- 7. 苏雪的回答应当尽可能得体大方,不能对外暴露出自己对张晟的“特别关注”;
- 8. 王明远并没有意识到苏雪对张晟的“特别关注”,但是经过苏雪的提醒,注意到张晟的研究方向,对他们目前正在开发的新系统非常有帮助;
- <!-- 巴拉巴拉,反正按照你的流程把剧情填补完即可,一般情况下AI一次性很难生成完整的一章,可以中途截断,分两次或三次生成 -->
- 18. 用一个合理且又充满悬念的方式,为第一章完成结尾。
复制代码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模型对提示词的风格是有差异的,上面的提示词是我前段时间测试Gemini1206之后,个人感觉比较好用的风格,因为我发现Gemini可以一口气生成很长的中文文本,如果换做Claude,因为需要搭配思维链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所以一次性一般只生成一千多字。这种情况下我的章节拆分就会更细化,也不会在开篇要求生成5000字。
另外我必须强调一点,一个能读的初稿必然是经过反复回炉重造的,我的提示词也是在不断根据AI的生成结果进行微调的,就目前而言,除了描写涩涩的章节,我没有哪个章节是没经过十遍以上的回炉的。
另外如果你感到卡文,或者说你只是大致知道这一章的主要内容,但具体怎么写并不清楚,你也不必纠结,在流程里面直言:“根据当前场景合理演绎接下来的剧情”即可。多生成几次,总能给自己找到一些灵感的,AI最大的优点就是量大管饱,一次生成的不满意,就生成十次,十次不行就二十次。相同的场景让AI换着花样生成十几二十遍,流程自然就浮现在脑海中了。
5. 第六步,让AI扮演你的小说编辑
其实我也是在上一部小说差不多写完的时候,被我对象点醒,发现这一步还是有一些必要的增加的,因为你自己是作家兼读者,对自己写的小说其实是带有天然滤镜的。虽然我个人并不指望拿AI小说去赚钱,只是自娱自乐,不过既然要写还是希望能写得更好一些。
这一步主要是让让AI从作家身份转变成编辑身份,评审一下自己小说内容如何。因为这一步是新增加的,还在调试中,下面是我目前在用的提示词:- **小说片段:**
- {{原文内容}}
- **原文背景解释:**
- 整个小说的背景是结合了古代中国的制度和现代背景的虚构世界,上述小说片段是我小说里的第一章,接续之前的序章。
- **你的角色:**
- 现在,你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资深网络小说编辑;
- **你的任务:**
- 1. 请仔细阅读原文,并作为我的专业编辑针对原文分析,这部分段落的对话是否符合我对这部分小说的预期,对话是否达到剧情层层递进的效果,并且能吸引读者对接下来的剧情的好奇;
- 2. 整体评价一下这一章的写得如何,节奏感是否良好;
- 3. 针对我的小说的各项表现,从多个角度评分,最后再综合所有因素,对我的小说开篇给出一个总评;
- 4. 评价一下这一章的水准跟上一章相比,是有进步还是退步?
复制代码 根据AI的反馈,如果评价比较糟糕,例如出现节奏拖沓,人设崩坏之类的描述,就说明你这一章其实结构上就有问题,这种情况下最好根据AI的建议反思一下这一章该怎么修改;如果反馈比较好,那么至少这一章不会有太大的毛病,虽然AI对细节的把握不是很到位,但是大方向的评价我认为还是比较中肯的。
另外在评审的时候可以多换几个AI去评审,最好关掉世界书的设定,我感觉这样生成的评价更客观一些。
---
2025.01.24更新
这几天没写新的章节,不过我拿这个提示词测试了下未经打磨的段落(取材来自其他题主发布的关于小说改进的问题),感觉AI有些时候过于通情达理了,一些存在明显谜语人的小说愣是没有排查出问题。不得不说AI的默认调教还是太温柔了,所以我这边做了一点微量修改,让AI更容易发现小说中的问题。但即便如此,评审环节我都建议多换AI和多生成几次,因为每次开新对话的时候,AI的行为常常会像换了不同的人,甚至能给出截然相反的评价,所以多生成才能得到更加客观的结果:- **小说片段:**
- {{原文内容}}
- **原文背景解释:**
- 整个小说的背景是结合了古代中国的制度和现代背景的虚构世界,上述小说片段是我小说里的第一章,接续之前的序章。
- **你的角色:**
- 现在,你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资深网络小说编辑,会用最严格的角度审视小说原稿,并且经常用严厉的方式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 **你的任务:**
- 1. 请仔细阅读原文,简要概括本章小说讲述的内容具体是什么,剧情描写是否存在晦涩难懂,不利于读者阅读的问题
- 2. 作为我的专业编辑针对原文分析,这部分段落的对话是否符合我对这部分小说的预期,对话是否达到剧情层层递进的效果,并且能吸引读者对接下来的剧情的好奇;
- 3. 整体评价一下这一章的写得如何,节奏感是否良好;
- 4. 针对我的小说的各项表现,从多个角度评分,最后再综合所有因素,对我的小说章节给出一个总评;
- 5. 评价一下这一章的水准跟上一章相比,是有进步还是退步?
复制代码 6. 第七步,最后一遍润色
AI写小说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在Claude 3.5 Sonnet中,这个问题尤为严重——修饰词的匮乏导致了重复感,俗称AI味。因此,我在使用Claude写小说时,通常会借助GPT-4o进行润色,特别是对于Claude经常重复的词汇,我会强制命令AI替换成其他修饰词(譬如人物一紧张就指节发白,经常用Claude写小说的人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不过,最近我切换到Gemini后,发现其中文能力比Claude强了不少,尽管偶尔也有些“AI味”,但通过自我润色已经能有效避免这一点。
我的润色方法通常是让AI逐段阅读,然后从编辑的角度提出优化建议。由于提示词较为简短和零碎,所以我就不给出提示词示例了。以前,我是用Claude写文章后交给GPT润色,而现在基本是Gemini自己完成润色。
另外这一步做完之后其实可以拿去重复上一步的编辑评审,通常情况下润色后的章节评价会更高一些。
7. 最后的最后,厚着脸皮分享一下我自己拿Gemini生成的小说前两章
姑且把我目前正准备写的这部小说的前两章分享给诸位看官看下,全文基本可以说是纯AI生成,除了极少数的逻辑纠正外,成品文里面近乎没有我手打的字。本人无论是网文或者其他文字工作,都是纯粹的外行,我已经十多年没写过长文,拿AI写小说完全是为了满足学生时代的愿望。如果大家觉得写得不好,那也只是我的大纲有问题,或者说我的鉴赏水平只有这个程度,所以写出这个水平就已经知足了,还望诸位轻喷ಥ_ಥ。因为刚生了崽崽,暂时没有精力写小说了,不过我后面应该还是会继续自娱自乐写下去的。
———2025.4.7再次更新———
我将正文放进专栏里面了,目前龟速完成了六个章节。
momo:序章momo:第一章 面试momo:第二章 角力momo:第三章 解密momo:第四章 加密momo:第五章 报到下方的全都是草稿,并非正文。
———2025.1.28更新———
因为评论区有人想看没经过润色的初稿,所以这里再附上我更早的,未经润色的草稿。但由于我较为早期的稿件其实已经被删除了,所以我目前能够附上的其实算是比较中期的稿子,内容的框架已经大体上定好,只是文字水平更差,有点掉书袋,然后部分地方逻辑未得到修正。另外之所以这个草稿只附上了一半,是因为我在生成的时候,前后文其实是被截断过的,而后半截的整个生成过程全都被我给删除了。
第一章 初试锋芒
嘉熙八年,四月初六,春风和煦,万物生长。
京师大学,计算机系楼。
四楼的走廊里,不同于往日的宁静,此刻却充满了紧张而期待的气氛。这里,即将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导师计划”的面试。
“导师计划”,是京师大学鼓励优秀本科生们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科研的,从而实现培养高尖端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整个京师大学,甚至是全国的高校中,都久负盛名。
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而言,能入选“导师计划”,不仅意味着学术生涯的一大步,更意味着未来的光明前景。尤其是那些热门导师,每年的申请人数都高达数百人,竞争无比激烈。
而今年,计算机系最炙手可热的申请团队,非王明远教授的莫属。这位年仅四十岁的学术新星,不仅在学术界声名鹊起,更在校外创办了“未来科技”公司,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更不用说,他的团队中还有计算机系的系花苏雪,这位才貌双全的女神,更是吸引了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学子。
走廊两侧,八位通过初选的学生依次排列,他们都是从数百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有的在低声背诵着自我介绍,有的在反复翻阅着自己的项目报告,还有的在默默地深呼吸,试图平复紧张的心情。
张晟站在队伍的第三位,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干净整洁,却又不失青春活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但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指尖,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下一个,张晟。”
402会议室的门开了,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助教走出来,叫到了张晟的名字。
张晟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到了。他迈开步子,走进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一张长长的会议桌后面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位,正是王明远教授。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一些。他的眼神锐利而深邃,仿佛能够洞察一切。
坐在王明远左手边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她就是计算机系的女神——苏雪。她今天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衬衫和一条黑色的长裤,长发披肩,气质优雅,比监控摄像头里看到的更加迷人。
坐在王明远右手边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男子,他是王明远的得力助手,也是团队中的主力成员,名叫赵立德,是计算机系的年轻讲师。
“张晟同学,请坐。”王明远指了指会议桌对面的椅子,示意张晟坐下,“不要紧张,我们只是随便聊聊。”
张晟点了点头,在椅子上坐了下来。他尽量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自然一些,但心脏还是忍不住怦怦直跳。
“先做个自我介绍吧。”王明远说道。
“各位老师好,我叫张晟,是计算机系大二年级的一名学生,目前主修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张晟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说辞,开始了自我介绍。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有力,语速适中。
“……除了计算机专业以外,我还选修了金融专业的双学位。尽管我只是大二学生,但我利用课外时间研读了许多计算机领域的公开出版物,特别是对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方面的文献情有独钟。”
“嗯,不错。”王明远点了点头,似乎对张晟的回答还算满意。
接下来是专业知识问答环节。王明远和赵立德轮流提问,问题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多个方面。
张晟凭借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将一个个问题都回答得井井有条,滴水不漏。虽然有些问题他并不能给出完美的答案,但他也能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你的项目经历很丰富啊,还参与过一个关于智能家居的项目?”赵立德翻阅着张晟的简历,问道。
“是的,那个项目是我在去年暑假的时候参与的,主要是利用传感器和嵌入式设备,实现对家居环境的智能控制和管理。”张晟说道,“我在项目中主要负责的是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的开发。”
“不错,看来你对物联网很感兴趣,这也是我们实验室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重要方向。那我就要问了,对于大规模物联网中,数据加密处理有什么思路吗?”苏雪突然开口问道,语气轻柔,却直指核心。
“我觉得可以考虑使用轻量级的加密算法,比如AES或者SM4,来降低设备的计算负担。同时,可以采用动态密钥管理机制,定期更新密钥,提高安全性。”张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很好,那么最后一个问题,请你谈谈对边缘计算的理解,以及它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前景。”王明远说道。
“边缘计算是一种将计算和数据存储移动到网络的边缘,即设备或终端侧的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它可以减少数据的传输延迟,降低网络带宽的压力,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张晟侃侃而谈,将自己对边缘计算的理解娓娓道来。
“……在物联网中,边缘计算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智能家居中,可以通过边缘计算设备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只将有价值的信息上传到云端,从而降低云端的计算负担和数据的传输量。在智能交通中,可以通过边缘计算设备对道路监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及时发现交通拥堵或事故,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张晟的回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在场的三位老师都频频点头。
“好的,你的回答非常精彩。”王明远赞赏道,“最后一个环节,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们吗?”
“我想问一下,王教授的团队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张晟问道,他知道这是一个展示自己对王明远团队了解程度的好机会。
“我们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物联网,特别是智慧城市相关的应用。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名为‘智慧城市大脑’的平台,旨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城市各个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王明远介绍道,“这个平台涉及到很多前沿的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项目。”
“非常有趣的项目!不知道这个项目有没有用到边缘计算相关的技术?”张晟继续追问。
“当然有,而且是项目中的重点!我们目前正在尝试把一部分原本在云端的服务,下沉到边缘节点上,”赵立德补充道,“不过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实现起来还有很多技术难点。”
“我明白了,谢谢王教授。”张晟说道,就在其他面试的同学还在就“智慧城市”项目刨根问底时,张晟非常识趣地结束了提问环节。
看到张晟没有继续提问,苏雪突然开口了:“张晟同学,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
“您请问。”张晟一愣,他没想到苏雪会突然向他提问。他心中暗自警惕,难道是因为之前入侵实验室监控的事情,被她发现了?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苏雪说道,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像是山间的清泉,“假设你参与到‘智慧城市大脑’这个项目中,负责边缘计算模块的开发。现在,你需要设计一个算法,用来判断一个边缘计算节点是否可信。你会怎么设计这个算法?”
这个问题一出,张晟顿时愣住了。他没想到苏雪会问出这样一个刁钻的问题,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本科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范围,甚至对于许多研究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他偷偷地看了苏雪一眼,只见她面带微笑,眼神中带着一丝玩味,似乎在期待着他的回答。
“果然是报复我吗?”张晟心中暗自苦笑,但他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张晟身上。王明远和赵立德也都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想看看他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张晟的额头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个问题确实很难,他一时间也找不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我需要更多信息,”张晟终于开口了,“在设计算法之前,我需要明确几个问题:首先,‘可信’的定义是什么?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判断一个节点是否可信?其次,这个边缘计算节点的硬件配置如何?它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是否有限制?最后,这个算法的运行环境是什么?是实时的还是非实时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算法的设计。”
苏雪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赏,她没想到张晟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还能保持如此的冷静和清醒。他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先对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正是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很好,你考虑得很周到。”苏雪说道,“那我们就假设,‘可信’指的是这个节点没有被恶意篡改,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序正常运行。硬件配置上,我们假设这个节点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都非常有限,只能运行一些轻量级的算法。运行环境方面,我们假设这个算法需要在实时环境下运行,也就是说,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给出判断结果。”
“如果不能篡改,那么是否被监听呢”张晟继续追问。
“被监听也有可能发生,张晟同学可以一并考虑。”苏雪解释道。
“谢谢苏老师,”张晟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清楚了题目的要求,然后他继续说道,“在明确了这些条件之后,我这里有一些思路,但不保证完全正确,抛砖引玉了。”
“第一个方法,也是比较容易想到的,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基于哈希值的完整性校验方法。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边缘节点上预先存储一些关键数据的哈希值,例如程序代码的哈希值、配置文件的哈希值等等。然后,在算法运行时,我们可以实时计算这些关键数据的哈希值,并与预先存储的哈希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一致,则说明这些关键数据没有被篡改,节点可以认为是可信的。否则,就说明节点可能被篡改,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计算量小,对硬件的要求低,适合在资源受限的边缘节点上运行。缺点是只能检测到已知数据的完整性,无法检测到未知数据的篡改。此外,如果攻击者同时篡改了数据和预先存储的哈希值,那么这个方法就失效了。”
“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方法,是基于行为的检测方法。我们可以通过监控边缘节点的行为,来判断它是否可信。例如,我们可以监控节点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流量等指标,如果这些指标出现异常,例如CPU使用率长时间过高,或者网络流量突然增大,那么就说明这个节点可能存在问题。此外,我们还可以监控节点的日志信息,如果日志信息中出现一些异常的操作,例如试图访问一些敏感的文件,或者试图连接一些可疑的IP地址,那么也说明这个节点可能存在问题。”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检测到未知数据的篡改,即使攻击者同时篡改了数据和哈希值,也无法逃避检测。缺点是计算量较大,对硬件的要求较高,可能会影响边缘节点的正常运行。此外,这个方法还存在误报的风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三种方法,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我们可以收集大量的正常边缘节点的行为数据,然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一个模型,用来识别正常节点的行为模式。然后,我们可以将这个模型部署到边缘节点上,实时监控节点的行为。如果节点的行为偏离了正常的行为模式,那么就说明这个节点可能存在问题。”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检测到未知数据的篡改,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降低误报的风险。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并且需要定期更新模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攻击手段。”
“以上就是我的三种思路,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张晟说道。
张晟的回答再次让在场的三位老师感到惊讶。他们没想到,一个本科生竟然能够给出如此全面和深入的回答,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啪啪啪……”王明远带头鼓起了掌,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精彩,实在是太精彩了!”王明远赞叹道,“张晟同学,你的回答非常出色,我代表面试小组正式邀请你加入我的团队,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我愿意!”张晟激动地说道,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王明远教授团队的一员
……
面试结束后,王明远带着苏雪和赵立德走出了402会议室。他们一边走,一边讨论着刚才的面试情况。
“没想到,今年居然还有一个学生提前知道了你要出‘可信’相关的题目。”王明远笑着对苏雪说道,“而且,他的回答比你的标准答案还要全面,你这‘计算机系一姐’的地位不保啊。”
“王老师您就别取笑我了。”苏雪谦虚地说道,“张晟同学的回答确实很出色,他的思路很开阔,而且对边缘计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个很好的苗子。他的水平,在我们这些已经读博的师兄师姐中都是非常出色的。”
“是啊,这个学生确实不错,基础扎实,思维敏捷,潜力巨大。”赵立德也附和道,“而且,我仔细看了一下他的简历,发现他竟然还拿了金融的学位,简直是个复合型人才,我都有点羡慕了。”
“不过,话说回来,你干嘛要问他这么难的问题啊?”王明远有些不解地问道,“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本科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范围了吧?”
“其实,我本来是想随便问问的,但是,张晟同学的论文里提到了一个关于数据加密和验证的机制,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想看看他是不是深入研究过这一块内容。而且,他也确实提出了三种符合当前条件的思路,”苏雪解释道,“毕竟,‘导师计划’可是面向全校最优秀的一批本科生,作为学校里最年轻有为的教授,您的面试题目总不能也‘循规蹈矩’的嘛。”
“你呀,总是这么古灵精怪的。”王明远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过,你还别说,他论文里提到的那个机制,确实有点意思。我回头得好好研究一下,说不定对我们正在开发的‘智慧城市大脑’平台有所帮助。“
“是啊,而且王老师,你不觉得张晟同学提到的这些检测方法,对于我们目前正在做的节点可靠性验证研究非常有价值吗?特别是他提出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赵立德说道。
“嗯,你说的有道理。”王明远点了点头,“这样吧,立德,你回头联系一下张晟,让他尽快来实验室报到。还有另外那个通过面试的学生,叫周鑫是吧?也一起联系一下。今年的‘导师计划’,咱们团队就要这两个了。”
“好的,王老师,我马上去办。”赵立德说道。
“嗯,那就先这样吧,我还有点事,先走了。”王明远说道,然后转身离开了。
王明远和赵立德离开后,苏雪独自回到了402会议室。她打开电脑,登录了学校的“导师计划”管理系统,开始填写面试结果。
在“张晟”这个名字后面,苏雪毫不犹豫地填写了“通过”两个字,并在备注栏里写道:“综合素质优秀,对边缘计算有深入理解,建议优先录取。”
填写完毕后,苏雪将面试结果发送给了“导师计划”项目组,然后关掉了电脑。
——2025.2.12元宵节更新——
因为最近一直忙着带崽,基本没什么时间去写小说或更新回答,而且根据我的预期,第二章对我而言其实挺难写的,因为按照我的期待,这一章是男女主在秘密被撞破后的首次心理博弈,字里行间都应当充满了试探和隐藏的机锋。
但是!作为一个本来就没什么城府的社恐症重度患者,这种对话设计甚至超出了我的鉴赏水平,别说是叫我设计,哪怕让我解读我都解读不出来。所以实际上炼丹炼了四五十回,也没能炼出让我满意的对话出来。
不过也幸好是因为要带崽,所以这段时间我晚上熬夜熬得挺厉害,经常晚上三四点可能都没睡觉,而这个时间段DeepSeek相对来说是比较好连接的,所以我就趁着这个时间段,稍微测试了下DeepSeek的创作力。而结果可以说是让我大为惊喜,尽管DeepSeek在进行大段小说创作的时候,不如Gemini1206流畅,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发散,但是可能是因为是国产AI的缘故,它在进行一些很微妙的,话里有话的对话设计时,智能程度远超Gemini和ChatGPT。
顺便贴一下AI帮我分析的对话暗语,虽然有些地方有点感觉过度解读了,但不得不说我还挺喜欢这种调调的
我让AI帮我分析段落中的话里有话的片段截取
或许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这一章的权谋水平可能很低级,但即便如此,这些文字也已经超出我自己的鉴赏水平的了。因为我自己的智斗上限就很低,没有能力在提示词里给AI提供更具体的引导,所以这块只能完全依赖AI的自由发挥。
下面的目前我已经写出来的章节,大体上是我用Gemini结合了DeepSeek一起生成出来的第二章,因为我的时间有限,只写了一半,而且没有经过最终的评审环节和润色环节(但是用了Gemini进行初步润色,以及一些基本的逻辑纠偏,毕竟DeepSeek的文风我实在是不喜欢),放出这部分章节只是为了演示一下DeepSeek的对话设计。因为我本人能力有限,有关张晟和苏雪的对话部分我在提示词里面几乎提供不了任何有效的帮助,所以这里的对话完全是DeepSeek自己设计出来的:
——下面的内容是DeepSeek设计的对话——
“早啊,苏学姐。”张晟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有些不自然。
“早。”苏雪回答简短,语气平淡。她尽量避免与张晟眼神接触,眼睑低垂,快步走向自己的座位,仿佛身后有东西在追她。
“苏学姐,那个……”
“你先坐到最里面那个位置吧,”苏雪不等张晟把话说完,就连忙打断了他,语速比平时快了一些,“我会把我们小组在做的系统原型的文档发给你,你先自己学习一下。王老师一般要到九点以后才会来。”
“哦,好吧。”
张晟应了一声,走到实验室最里面的空位上坐下,默默地打开电脑。苏雪很快将一份文档通过内部通讯软件发给了张晟。
“你先看看这个,这是我们团队正在开发的‘智慧城市’系统原型的架构文档,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
“好的,谢谢苏学姐。”张晟回复道,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正常。
张晟开始认真阅读这份文档。他很快就发现,这个系统的设计理念与他之前设想的方案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让他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暗自佩服王明远团队的专业能力。
“苏学姐,这个系统的架构很有意思,很多地方都考虑到了边缘计算的应用啊。”张晟忍不住开口说道。
“嗯,毕竟这是我们的重点研究方向。”苏雪淡淡地回答道,目光依旧没有离开电脑屏幕。
听到苏雪的回答后,张晟停顿了一下,问道:“学姐,这个系统的核心加密算法,是你和王教授一起设计的吗?”
她抬头看了张晟一眼,语气平静地回答道:“不是,核心加密算法是我设计的。项目还有很多其它的工作,王老师主要负责指导和进行整体的项目管理。”
张晟对这个回答有些失望,但还是不死心。他继续问道:“学姐,我注意到这个系统在边缘节点上部署了大量的计算任务,这些节点分布广泛,会不会增加被攻击的风险?”
苏雪微微挑眉,似乎有些意外张晟会提出这个问题:“才看了这么一会,就考虑得这么深了?”
“我之前看过一些相关的资料,也做过一些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张晟解释道,他的目光又忍不住瞥了苏雪一眼,想从她的表情中窥探出什么,却发现她也在看着自己,眼神中似乎带着一丝探究的意味。他连忙将目光移开,故作镇定地继续看向屏幕,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我们当然考虑到了边缘节点的安全性。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方面很多,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苏雪一边说,一边从桌上的另一侧拉过一块白板,“这样,我给你简单画个图,说明一下我们的设计思路。”
苏雪拿起一支马克笔,在白板上开始画起图来,她简单明了地解释起边缘节点的安全防护策略。她从硬件安全谈到软件安全,从身份认证讲到访问控制,再到数据加密、入侵检测……
张晟听着,频频点头,虽然苏雪提到的大多数技术他都了解,但她对这些技术的整合和应用,还是让他受益匪浅。
“我们计划用可信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硬件层面的安全芯片,从底层提供保障,就像是给整个系统加了一把牢不可破的锁。”苏雪用了一个更通俗的比喻来解释。
“学姐,我还有一个问题……”张晟再次开口,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措辞。“可信计算的确可以从硬件层面提高安全性,但如果……我是说,如果安全芯片本身就不可靠呢?”
苏雪听到这个问题,终于停下了手中舞动的马克笔。跟张晟之前提出的那些刁钻的技术难题相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算太复杂,但按理说他不可能不知道答案,因此显得格外突兀。
“张晟,你这是什么意思?”苏雪开口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意。
“假如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连作为核心的安全芯片都不可靠,那我们之前讨论的那些安全措施,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会选择可信的供应商,”苏雪的声音突然又变得柔和了一些,“就像在团队里,我们只留真正聪明的人一样。”
“可你靠什么去保证供应商是可信的呢?万一他……万一他们其实是一群道貌岸然的骗子,”张晟身体前倾,指尖划过白板上代表安全芯片的方框,“表面上他们装作合法合规的样子,可背地却在底层协议里埋了后门——”
马克笔在“可信计算”四个字的上方无力地停住,过剩的碳黑在干燥空气中化作细小的裂痕,像是某种不祥的预兆。苏雪垂眸凝视着字迹上纹路,忽然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轻笑:“看来学弟不但信息安全技术造诣匪浅,对供应链安全也颇有研究呢。不过……”
她转身倚住白板,纤长手指轻轻抚过外套的第三颗纽扣——那里有枚不起眼的银质校徽,在灯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一道冰冷的光芒,“你似乎忘了一个关键——”
苏雪截断话头,校徽上的光芒在张晟的眼中闪烁,带着一丝危险的意味,“真正的安全体系永远存在于暗层——就像你现在追问的芯片问题。”她突然贴近张晟,外套上若有若无的雪松香混着奇怪的金属味,一起涌入他的鼻腔,带来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告诉我,你这么爱提问,究竟是想深入探究芯片的‘后门’……”她的红唇几乎擦过耳廓,声音低沉而暧昧,“还是想,探究我的‘后门’呢?”
苏雪突如其来的亲昵举动,让张晟措手不及,他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后背撞到了身后的办公桌,发出“砰”的一声闷响,也打断了两人之间微妙的气氛。
张晟自然是听出了学姐的暧昧言语中隐含的警告意味,就在他思考如何回应的时刻,实验室的门突然被人敲响。
——上面的内容是DeepSeek设计的对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