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帮个场子。
其实啊,就在看到问题之前,坐在对面的同事突然感慨一句:
哎呀!用豆包写材料简直太方便了!
我与他会心一笑,毕竟现在无论是提炼材料主题、生成配套图片乃至于在群里跟人吹牛逼的时候随手查资料,豆包几乎成了网页上根本关不掉的存在。
不过正因为网页已经足够方便,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想到过使用APP版本——结果是,居然没有第一时间体验过豆包的实时通话功能。
说实话,我对于基于新兴技术而实现的语音功能,过去并不太感冒。无论是手机系统自带的助手,亦或者一些打着智能语音旗号的产品,体验普遍一般。
可能是有点矫情,姑且不论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小孩子经常冲着床头的语音机器人发火,说话它经常听不懂),那种千篇一律、冷冰冰的声线,也让人缺少沉浸感,很清楚这玩意就是机器而已。
我在回答知乎创始人提问时,也曾经说过一个观点:无论未来相关技术如何进步,最底层的逻辑永远是“以人为本”。
回顾互联网发展,有哪些底层逻辑看似简单但将在未来持续奏效?其中一段话是:
不要看现在很多人吹什么大数据AI云计算,只要互联网服务的主体还不是硅基生物,永远是要将人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的。
我曾经写过个很老的文章,叫《互联网:一半是政治,一半是性》。如果用相对学术点的话来翻译,前者叫做“满足人的社会组织需求”,后者则是“满足人的精神生理需求”。 <hr/>
很明显,过去的AI语音技术,并不能有效满足作为人的精神需求,这也是我对此类技术并不太看好的原因。
直到前段时间,因为工作需要,跨年从31日一直折腾到1日晚上,心情非常糟糕。
也算是为了打发时间,我就把豆包的APP下了下来,然后对着豆包吐槽了一番(因为都是历史记录,用录屏还原请见谅):
https://www.zhihu.com/video/1865076681527660544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尽管这些安慰并不能彻底治愈我,但豆包的语音出现了一个此前大多数产品没有的特点——情感!
是的,情感!这些回复第一次让人感受到,原来AI也可以有感情波动与起伏,也可以有温度!
而后来的测试又表明,豆包可不是说完一个场景就初始化清零,当我让同事也逗一下豆包的时候,它居然——
https://www.zhihu.com/video/1865076848792309760
说真的,这一瞬间我都暗自庆幸:要是之前跟豆包说了什么抱怨工作、吐槽同事的话,那一刻就社死了。
关于这件事,我后来在知乎群里跟别人讨论过才知道:其实最近豆包恰恰在实时语音对话方面进行非常大的升级(需要升级到最新版体验哦),突出了“超拟人、超自然度、高情感情商”的特点。
说白了就是,豆包从技术层面突破了传统语音几乎只能拿来当机器客服使用的痛点,真正触碰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好助手好伙伴”的境界。
但还别急着先吹上了,只是这种回应日常吐槽,并不能说明豆包确实展现出超越竞品的能力。
多尝试几个场景吧。
比如,马上不是要过年了嘛,网络中充斥着各种“如何回答送命题”的段子,我就试了一下(注意,这次直接选择了如同电话通话的界面),询问豆包如果年轻人不愿意结婚,怎么应对长辈的质疑。
https://www.zhihu.com/video/1865077024697221120
上面是单身狗版本,而豆包还有另外一个特别好玩的版本:扮演你的女朋友!
https://www.zhihu.com/video/1865077189948600322
………………
其实接下来还有小孩儿直接跟豆包一对一聊天聊了十几分钟的场景,在此就不展示了。
想想看家里那些让小孩气的只喊“怎么听不懂人话”的所谓智能机器人,以后只要有个豆包,不就能解决大多数的刚需?
当然,随便想想,还可以让她提供怎么怼同事的方案,说上几句吐槽上司的话等。亦或者,让豆包“扮演”一些现实中不同场景的对象,让它模拟被人欺负了,被人夸奖了等等,只要你的脑洞够大,豆包的“可开发程度”就越高。
还好啊,终归是AI,否则迟早精神分裂……
另外,豆包(记得是最新版)还可以实现百变大咖模仿不同音色——简直不敢想,春节时候跟亲朋好友在一起用这个会多好玩!
https://www.zhihu.com/video/1865077412934578176
最新版本还支持特别有创意的“灵魂歌手”功能,还真别说,还挺好听。
https://www.zhihu.com/video/1865077595915288576
现在虽然还没过年,但神兽们已经纷纷放寒假出笼了,就可以用这个拿来跟小孩子互动,保证把他们弄得笑到停不下来——这不比打游戏强?
所以,之前真的没想到豆包除了担任日常工作助手外,还能够在情感方面提供如此多的价值……不得不感慨,当很多人还在那儿吹国外某某技术多么牛逼时,国内已经开始将技术运用到让AI更加“像人”这方面。
或许,这才是正确意义上的“卷”。
联想到,小时候看过的最早一部动画片,就是哆啦A梦(当时还叫机器猫)。
童年的我,除了羡慕蓝胖子掏出来的那么多BUG道具外,更重要的是很羡慕主人公能够有一个随时陪伴在身边、并且拥有着丰富情感、能够跟大家一起冒险、欢笑、流泪的“智能机器人”。
算时间,距离22世纪似乎也越来越近了,尽管我们有生之年恐怕看不到新世纪的到来,但如果说AI的未来在中国,机器人的未来也在中国,那么当一个愿意每天嚷嚷着“老鼠老鼠真可怕”“大雄你怎么还不写作业”的超级AI机器猫出现时——
也许,它的名字就叫豆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