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好几年的“海选”,美国苹果公司人工智能(AI)服务在中国落地的合作伙伴终于拍板定案,由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拿下这块蛋糕。
苹果从2023年起就展开在华AI合作伙伴的“海选”,候选的头部AI企业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深度求索(DeepSeek)等,目标是寻找能够支撑苹果AI服务“Apple Intelligence”在华落地的本土化技术方案。
百度去年曾被视为苹果最可能的合作伙伴,甚至一度传出已达成初步合作,但百度后续在开发苹果AI模型方面的进展未能达标,导致合作搁浅,最终是阿里通过了苹果严格的“面试”。
阿里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星期四(2月13日)在迪拜说,苹果非常挑剔,他们在与多家中国企业协商后,“最终选择与我们做生意。我们非常幸运,也非常荣幸能够与苹果这样的伟大公司做生意”。
综合香港《南华早报》和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最终选定阿里,部分原因是阿里相较于其他中国科技企业,在技术成熟度和服务经验都更胜一筹。
一方面,阿里作为中国电商巨头,拥有大量关于用户购物和支付习惯的个人数据。这些数据能帮助阿里训练AI模型,为苹果用户提供更多定制服务;另一方面,阿里云作为中国最大的云服务商,其算力资源可直接支撑AI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降低苹果的AI服务部署成本。
此外,苹果还看上了阿里旗下AI模型通义千问(Qwen)的尖端能力。
据报道,苹果之所以没有选择近日异军突起的DeepSeek,是因为“该公司团队缺乏支持大量客户所需的人力和经验”。从DeepSeek-R1发布之初频频弹出“服务器繁忙”的提示可见,该模型应对庞大流量涌入的能力显然有些捉襟见肘。
苹果将深度集成通义千问的多项功能,以优化用户在iPhone手机上进行照片搜索、文本重写的体验。用户还将可通过语音助手Siri调用大模型来完成指令。
目前两家巨头合作的首批功能已提交中国监管部门审批。若成案,苹果将有望借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对阿里而言,iPhone手机也将成为通义千问向普通消费者大范围普及的极佳跳板。
直至阿里与苹果合作的消息传出前,市场过去十几年对阿里估值的预测一直锚定在电商业务增长,而中国官方对科技巨头的监管整治,加之后疫情时代的消费低迷,都让投资者对阿里股票兴致缺缺。
但当苹果将AI合作的橄榄枝抛向阿里后,市场对阿里估值的底层逻辑发生了质变:阿里的AI技术有可能成为该公司的增长引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