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AI 能写行业报告了,为什么老板们反而更爱找我们这种跑车间的咨询公司?
前两天在嘉兴一家五金厂,老板拿着手机给我看新闻:"听说现在 AI 都能自己写行业研究报告了,你们这种咨询公司怕是要失业了吧?" 我把他拉到车间角落,指着地上几滩凝固的胶水问:"陈总,您觉得 AI 能看出来这是工人偷胶水回家补鞋,还是供应商掺了劣质溶剂吗?"
上个月在慈溪就遇到过这种事。当时系统显示注塑车间原料损耗超标,AI 建议的方案是优化参数和加强培训。我们跟了三个班次才发现,夜班组长偷偷掺了次级原料 —— 他小舅子的厂子压了 300 吨库存急着出手。这种藏在亲戚关系里的猫腻,AI 再厉害也查不出来。
现在很多老板以为用个 AI 工具就能管好工厂,结果往往像城北那家汽配厂:花 50 万上的智能排产系统,计划员老周硬是按自己经验改数据。"系统算的根本不靠谱!" 车间主任气得摔本子。我们蹲点后发现,老周怕系统上线后自己带的两个徒弟被优化,故意输错参数。最后把徒弟调到新设的工艺改进组,这事才算完。
其实 AI 越厉害,我们这种跑腿的咨询师越值钱,因为要干三件 AI 干不了的脏活累活:
1. 挖人脉地雷
- 采购部说刀具损耗高是供应商不行
- 我们连蹲一周发现,车间主任和本地五金店五五分成 —— 故意用容易崩刃的非标刀具
- 最后解决方案:把刀具采购权划给技术部,车间主任调去管安全生产
2. 破译沉默规则
- 系统显示仓库周转率正常,实际盘点发现:
- 仓管员把过期物料藏到消防通道
- 退货区堆满没登记的瑕疵品
- 根本原因:仓管员的绩效奖金只看 "账面周转率",不管实际能不能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