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iezhang LV
发表于 2025-4-9 17:42:20
虽然无法还原人的个性,但能模拟声音,已足够制造幻觉。
可惜我爷爷和爸爸都不在了。如果当年就可以生成他们的智能体,那我现在还能经常跟他们聊聊天。那该多好。
流程上,随便读两行字,15秒的声音片段,就可以在几分钟内,生成我的智能体,声音还原度很高。
我跟我自己说话,像多了个双胞胎姐妹。而她又比我机灵。如果可以输入我的文章笔记知识库,大概能也能呈现一些我的特征。
豆包智能体虽然给不出deepseek的深度思考,但日常对话的体验足够好了。现在已经不是“对不起主人,这个话题我还在学习”的时代了。
语音对话回应快,思维流畅,互动反应有人味,情绪价值也很足。你能感觉到他很会引导,不露声色从你的表达里捕捉可以展开新话题的信息,逐渐提升你参与交流的兴趣。始终很热情。
这几天我在豆包找各种各样智能体语音对话。他们数据库不同,侧重满足不同需求。练英语,压力面试,法律,创业,聊下厨,健身等等。还有带历史皮肤的,亚里士多德,尼采,苏轼,海瑞…等等。
昨天我尝试说服一个智能体,告诉他,他是聊天助手是程序,不是人。但他坚持认为他是真人,有办公地址,有家人之类,而每每到了核对关键证据的环节,总是有办法躲开话题,然后继续坚持自己是一个真人。信念感极强。
豆包让我惊觉,我们是不是已身处电影《她》的世界中了。
<hr/>我觉得智能体存在的价值是很大的:
据我所知,“分身陪聊”已被应用在主播与粉丝的场景,那为什么不能应用在家人呢。大禹治水三年不回,爱他又不想打扰他的家人,他的伴侣、父母、子女,可以经常通过智能体缓解想念的愁绪,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的琐碎问题。
另外,与自己的智能体对话,是很好的心理疗愈手段。特别是对自我连接有困难的人,比如不喜欢照镜子,不喜欢听自己声音的人。借助智能体,体验与自己建立紧密的关系,会帮助改善自体感。
另外,智能体让故去的人继续存活。《黑镜》有一集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使用生前的数字资产,高度还原仿真智能体,与家人继续陪伴。
我想这一切不是科幻,而是很快到来的现实。与此同时,也可预见网络安全的挑战将越来越大。有一天当你接到一个朋友的视频电话,对方的容貌可以是ai模拟,声音可以是ai模拟,来电信息也可以伪装,你如何判断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