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会崩盘吗?

今儿看到纽时的深度文章,感觉OpenAI内部的文化冲突正在加剧,宫斗2正在上演。使命驱动转变为商业驱动的过程,可能撕裂这家公司。大家怎么看?
收藏者
0
被浏览
144

5 个回答

tccrock LV

发表于 2025-4-9 11:39:06

会,现在的4o在纯文本上已经不如Claude, Deepseek-v3和Llama-405b(纯英文场景)了。相比开源的中型模型(Llama3.3-70b,Qwen2.5-72b,Mistral Large)的优势也不大。
多模态方面相比开源sota方案(Qwen2-vl-72b,InternVL2.5-78B,Pixtral large-124B)的领先也在半年以内。

acff00 LV

发表于 2025-4-9 11:52:38

我现在用4个ai工具,付费的就一个claude 3.5 sonnet(写代码完胜gpt-4o和O1),剩下三个都是免费的: gemini 1.5 pro 002(文字工作,语言组织), kimi(搜索文献), monica(chrome插件,网页翻译,各种ai便捷小工具)
我不看好openai,今年8月已经取消订阅gpt plus,一来是代码能力不如claude 3.5 sonnet,二来文字工作不如免费的gemini 1.5 pro,数学及推理能力和gemini比也是半斤八两。
同时也不看好perplexity,搜完后还是需要自己上google进行fact check,已经很多次给我列假信息了。搜索文献的能力远不如kimi,比如我提供关键词,叫他找某细分领域的论文,他就找个两三篇论文然后就开始长篇大论总结。而kimi是列出所有论文的题目和访问链接,然后做简短的摘要,我下载后就直接扔到gemini里精读。
前几天google ai studio里面增加了google search,年底还会推出gemini 2代模型。另一方面anthropic还憋着个3.5 opus的大招没出。除非openai真搞出了agi,不然我更加看好谷歌和anthropic。

AngelKiss LV

发表于 2025-4-9 12:03:52

越来越像仙童半导体了。
我觉得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都很难看好一个短期内research、engineer和PM的重量级人物基本走光,其中包括过去十几年相关领域最重要的人物的公司。注意,这些人是在一年不到时间内全部跑光的。
加州还没有竞业协议,这基本意味着技术扩散,造福他人。

ggm LV

发表于 2025-4-9 12:17:27

非常赞同原OpenAI对齐团队的卡罗尔·温赖特 Carroll Wainwright的观点,分享如下:
“我想谈谈 OpenAI 最近动荡的一周。到目前为止,这一切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但出于某种原因,事实并非如此。这件事不需要我以内部人士的视角来看待。(0/8)
1. OpenAI 的结构是非营利性的,但其行为却像营利性的。非营利性的使命是承诺在风险高涨时做正确的事情。现在风险高涨,非营利性结构被抛弃,这意味着承诺最终落空了。
2. 因此,当 OpenAI 承诺以后会做正确的事情时,你不应该相信它。这一点早已显而易见。
3. 非常清楚的是 Sam 对 OpenAI 的非营利使命来说是一个危险。OpenAI 的非营利董事会也这么认为,所以去年他们试图解雇他。但他们失败了,Sam 除掉了大多数反对他的人,现在他正试图彻底解散董事会。
4. 董事会的行动在执行或时机上可能并不明智,但他们对 Sam 的评估却是 100% 正确的。
5. 人们说去年 11 月是董事会企图推翻 Sam 的政变。内部是这样讨论的。但这完全是错误的;董事会完全有权解雇 Sam。相反,这是 Sam 成功的政变,目的是破坏现在已经完成的董事会。
6. OpenAI 高层管理人员离职数量不正常。这是 OpenAI Sam 明显失败的领导力。我离开时曾告诉高管们,招募和留住顶尖人才将非常困难,因为人们不信任 Sam。我坚持这一观点。
7. Sam 在筹集资金方面非常成功,但他并不是唯一一个。他的多位前雇员(没有他的商业背景的科学家)为竞争对手的 AI 初创公司筹集了数十亿美元。
8. OpenAI 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得益于众多才华横溢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为实现使命而充满热情地工作。如果没有人才,OpenAI 就一无是处。如果信任不断流失、人才不断流失,它就不可能成功。”

死扛 LV

发表于 2025-4-9 12:25:58

OpenAI不会崩盘,但会变得陌生。可以理解为“转型中的OpenAI”。转型的背后,就是环境的残酷性。
他们的盘子可能无法像Google+DeepMind一样既顾及商业研发,又顾及底层学术研究。
究其原因,没人养OpenAI。OpenAI之前吃理想主义投资人的资助,展开非商业性的研究,发个文章或博客就好了。
现在,他们要租赁微软(和甲骨文)极大量的推理服务器,Sam要拿财务股份,投资人要回报,可能还要上市。
推理端,免费与付费合计一下,估计还赚不到真金白银,他们没有靠谱的商业模式,即使他们创造了最大的AI营收。
可以说,OpenAI在堆出一头高净利的现金奶牛之前,无法顾及大量的探索型的学术研究了,你要养多少学术型研究员?
OpenAI目前在基础模型端已经没有先发优势,Anthropic和Google,甚至Qwen都找到了自己的“数据获取”模式。
他们目前能依赖的只有o1模型,还有提前布局multi-agent推理的研发。
集中押宝少数几条产品实践性最大的路径,用严格的商业时间表去规划研发节奏。
另一方面继续稳定用户基本盘,防止对手偷核心地盘。
OpenAI会变得越来越紧张,每天都是激烈的一线战斗。
<hr/>AI产品,是否适合这样的战斗式研发?要开展战斗式研发,必然要路径押宝,AI研发和芯片的研发是否具有可比性,如果黄仁勋当年在CUDA上押错了宝,那么今天英伟达可能已经是博通的子公司了。AI公司的押宝难度是否明显大于芯片公司?
在后Transformer时代,OpenAI肉眼可见的,会变成一家赌徒公司。
理想主义的老O人走了,新O人也许会更像马斯克手下的兵。
推动OpenAI变成一家特斯拉,SpaceX型的公司。
AI领域的商业残酷性,已经非常明显,这根本不是理想主义者智力探索的乐园,对于OpenAI来说,更是有切肤之痛,是否只有马斯克式的人物,才能生存,大胆押注,极限执行。Sam是否会经历拒绝马斯克的收购,理解马斯克的逻辑,成为马斯克的翻版?
如果AI抛开了理想主义,必须进行苛刻的商业化重构,那么,我们所指望的AI平权时代,会不会变成赛博朋克时代+平权化表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