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M 发表于 4 天前

苹果和阿里巴巴将合作为中国 iPhone 用户开发 AI 功能,为何选择阿里巴巴?会带来哪些变化?

财联社2月11日电,苹果和阿里巴巴将合作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知情人士透露,此举是苹果应对在中国销售下滑的策略之一,旨在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软件功能。知情人士表示,苹果自2023年起开始测试来自知名中国人工智能开发者的不同人工智能模型,并在去年选择了百度作为主要合作伙伴。知情人士称,苹果在最近几个月开始考虑其他选项,评估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以及Deepseek开发的模型。 (The Information)

shili 发表于 4 天前

阿里qwen开源模型一直做的很好不错,苹果和阿里合作也合理,
以及Deepseek估计连苹果都不怎么diao…


探索者 发表于 4 天前

大家都在谈技术方面,想从商业方面来分享一下,毕竟合作讲究共赢。老规矩,就谈三点。
为什么不选择百度、腾讯、DEEPSEEK?

开始的时候选择文心一言植入苹果手机,百度在中文搜索、中文NLP方面的积累毋庸置疑,而且与苹果也有过地图等方面的合作先例。



马云出现在阿里园区,笑容满面

现在又可能和阿里,应该是确定了,马老师露面且笑的格外开心。至于为什么不选择百度,我猜应该是百度和苹果战略重心出现偏差。
百度 重心是“自动驾驶”和“toB”?不可否认,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投入巨大,“文心一言”也迭代迅速。,但是百度人工智能的战略重心,似乎更多放在了“自动驾驶”和“企业级服务”的方向上。例如,百度的阿波罗自动驾驶平台声势浩大,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也主要面向企业客户。而苹果主要是面对C端消费者,更重视消费体验和服务生态。
至于为什么没有选择腾讯,虽然有微信和QQ这样的生态超级流量入口,自身也有较强的AI技术,在数据和场景方面有极强的优势。也没有进行合作的原因我认为两个,一个是可能存在生态竞争,另一个调性偏差。
腾讯的基因是Toc,它构建的是一个庞大的社交+娱乐生态系统,微信几乎成了中国人移动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如果苹果和腾讯深度合作人工智能,会不会加剧苹果服务生态和腾讯生态的竞争?例如,微信小程序生态和App Store本来就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很多产品为了省百分30手续费都愿意开发自己小程序,苦苹果税久矣。
还有一个是大众对腾讯的刻板印象,“抄袭”“赚小孩钱”“游戏公司”,这样的不准确标签都形成了固有印象,那苹果一直定位的是“科技领先”“高端”“精致”的品牌形象,是不是会让人感到不能同频。
其实,为什么没有选择大火DeepSeek ,我个人感觉是村里不让,唯一正牌的认可产品,一但合作会不会把技术、管理、流程等信息分享出去?那么竞争性优势会不会变差?
但是对外嘛还是要说的收敛点,比如初创公司都存在稳定性差、风险性大等问题,而苹果有数亿用户,就必须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服务,需要成熟技术、成熟运营经验、完善设施和足够资金来保障长期投入。其次我需要一站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DeepSeek是优势在于模型和研发,而阿里就有足够生态支持。
为什么选择阿里巴巴

至于选择阿里,其实也不算超乎大家想象,毕竟很早就有放出信息来说,苹果正在接触包括抖音、阿里、腾讯的其他人工智能公司。



专门找了下以前信息

其实,你看苹果的Siri 说是“人工智障”一点不为过,单向反馈。中文理解、方言识别、对接方面太差了。要想在国内混的好,“中式幽默你得懂”。其次大家吐槽的“创新乏力”“价格不香”“本土化不足”也成了销量下滑的原因。天天说“高端化”难以打动用户,形成有效转化。
而阿里在这方面可是太懂国人了。
消费最后一环就是把钱付了,阿里起家于电商,淘宝和天猫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拥有海量的用户消费数据,对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消费偏好”、“价格敏感度”等,都有最深刻的理解。如果你到时候喊一句siri 你给我买个“最适合我的耳机”,它完成了你的需求分析、减轻了你的搜索比价困扰、帮你完成下单支付,会不会增加这手机忠实度。
在生活服务方面,会不会以后苹果成为主导,成为一个流量分发入口,阿里提供服务?
支付宝、淘宝、天猫、饿了么、高德地图、飞猪旅行、优酷视频、盒马鲜生等一系列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几乎覆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系统。与阿里合作,iPhone的AI功能,可以无缝对接这个应用程序的服务,打通生活服务最后一公里。也就是说,我出指令或者是需求,剩下的交给阿里来服务?合作嘛,交易互换,我是手机端生态层,你是应用层,我出需求,你来服务。
在有效服务上,安全性必须成为重点关注对象。支付宝➕阿里云可以做为有效安全体系来提供支持。需求——执行——完成,每个环节都可以做好。阿里支付➕云计算的双重优势,能为iPhone的人工智能功能,提供安全、高效、稳定的服务,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使用体验。而且,支付宝的“支付闭环”,能更好的给苹果提供人工智能的商业价值,构建好服务——商业——盈利的循环。



苹果人工智能

苹果和阿里巴巴合作会有什么变化

用户层面:1.国行苹果可能会升级,对中文理解会加强,Siri 从“智障助手”变成“智能工具”2.一站式生活可能加速到来,用户无需在应用程序之间频繁切换,就能在iPhone上一站式完成购物、支付、出行、美食、娱乐等各种日常需求。两点都会感受到科技便利和增加苹果手机粘性。
行业层面:1.智能手机加速升级,苹果手机国内接了阿里,国外接了CHATGPT,那么谷歌的安卓就要升级加速,以后比的可能不是硬件、系统,而是比的技术和生态位。2.手机会暂时成为一个终端,成为流量分发入口,会进一步加速从设备到智能服务系统的转型。直到更方便或者更长用时产品出现,比如智能眼镜?
苹果&阿里:1.更智能更本土的苹果手机会不会止住颓势,重新拿到增长份额?2.阿里这个老牌互联网过去几年一直被认为在衰退,有了终端分发会不会重新拿到市场份额重新强大?



答案在3月25号就会揭晓

以上分析纯属个人观点和推测,仅供参考和娱乐!如有任何不专业或“偏颇之处,欢迎业内大佬和各路大神指正!感谢,P&L。

我有点懒 发表于 4 天前

外媒 The Information 称苹果和阿里巴巴合作为中国 iPhone 用户开发 AI 功能,苹果合作伙伴几经波折,百度、字节、腾讯都曾是备选,这次的阿里会是 Apple Intelligence 的最终选择吗?


我们首先来分析苹果 Apple Intelligence 和阿里巴巴的合作。Apple Intelligence 自去年 6 月亮相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 8 个月,目前已经在海外部分地区上线,但反响平平。苹果曾称会在 2025 年上线支持汉语。


之前 iPhone 16 和新款 MacBook 发布时,苹果都宣传了 Apple Intelligence 的饼,但国产安卓手机的大模型服务大都已经落地应用,甚至开发出了很多 Agent 玩法,对于消费者来说,AI 虽然不是绝对影响购买的选项,但毕竟「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所以眼看已经 2025 年过完春节了,苹果连国内的合作伙伴都还没有敲定,正式上线前还得走网信办的模型算法备案,应该还挺着急的。
苹果如果和阿里的合作,那选择的自然就是阿里云的通义千问 Qwen 模型。Qwen 一直都是国内 T1 阵营的模型,Qwen 系列模型中,除了旗舰模型闭源商用外,其余所有模型都在走开源路线。
Qwen 的特点就是开源模型多、全、强,和 DeepSeek V3/R1 开源的 671B 超大模型不同,Qwen 主打一个全尺寸全功能。小到手机也能运行的 1.5B,大到 110B,基本上能覆盖开源社区的绝大多数需求,因而在全球开源社区中影响力很大,如果大家关注 AI 圈的新闻,就会发现非常多的研究工作都是以 Qwen 为基础模型开展的,可以说养活了一大帮 AI 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


DeepSeek 推出 R1 时,为了验证大模型推理模式的有效性,方便开源社区进行进一步研究,主动蒸馏了一部分小模型,这些小模型就是基于 Qwen2.5 和 Llama 的,Qwen 和 Llama 也是目前开源最全面的两个主流模型。


如果没有 Qwen 开源这么多小尺寸的模型,也就不存在现在网上那么火的「本地部署 DeepSeek」了,因为 99.99% 的人根本没有能力自己部署满血 DeepSeek 模型。
DeepSeek 确实给国产大模型落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是一次难得的培养全民认知的机会。对于产品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工作场景和 AI 的结合点,让 AI 真正能够赋能自己的日常工作,寻找最具有性价比、最适合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
这里我推荐大家听一下知乎知学堂的「AI 解决方案公开课」,能够快速了解大模型的商业应用,掌握 AI 产品技能,同时理解必要的 AI 算法原理,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hr/>至于苹果为什么不选 DeepSeek,我觉得有几方面原因。一是 Qwen 自身模型能力并不弱,最新的 Qwen2.5-Max 其实是赢过 DeepSeek V3 的。
大家现在对 DeepSeek 体验良好,主要是在于推理模型 R1。但 o1/R1 这类推理模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输出太长、太慢了,每次都要先输出思维过程,然后再组织语言进行回答,内容冗余很多。所以 o1/R1 这样的模型,更适合「短输入、长输出」的场景。而且 o1/R1 这些推理模型相比于普通的对话模型来说贵好几倍,输出长 + 单价贵,二者叠加在一起就显得性价比不高。
而 Qwen2.5/DeepSeek V3 这类对话模型,更适用于「长输入、短输出」的场景,比如摘要一篇文章主要内容,对多个信源进行总结等等,也许更适合用户在 iPhone 手机上的日常场景。


另一方面,报道里也提到了「苹果最终放弃了 Deepseek 的模型,因为 Deepseek 团队在支持像苹果这样的大客户方面缺乏必要的人力和经验。」
DeepSeek 现在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自家官方服务器一直繁忙,API 都暂停充值了,基本上是没什么余力的,更不要说保障服务苹果这种超大客户了。我之前分析 DeepSeek 开源的时候说,DeepSeek 对 B 端业务大概不怎么有兴趣,因为以部署、运维为主的 B 端业务纯属脏活累活。
苹果更不可能自己直接部署使用 DeepSeek 的开源模型,苹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模型,更是一个合作伙伴。阿里在国内有较好的根基,阿里云又有足够的算力支撑,苹果如果真的和阿里合作了,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期待苹果和阿里尽快敲定合作,实质性推进 Apple Intelligence 在中国落地,让消费者早点用上更好用的手机 AI 功能。
参考:
<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665312590/answer/3621864101"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pic2.zhimg.com/v2-57b089ba213563a786cefb7e0b4db0f1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600" data-image-height="898" class="internal">有必要为了 Apple Intelligence 专门去购买外版设备吗?大陆以后会推出吗?苹果考虑将腾讯和字节 AI 模型嵌入在华销售的手机中,做此决策出于哪些因素的考量,是不是放弃百度了?(话说回来,现在最淡定的可能是杭州 zf?毕竟似乎不管选 DeepSeek 还是 Qwen,杭州都赢!)

厍康复 发表于 4 天前

苹果没有选择百度我表示能理解,但是不知最终为啥没选择最近比较火的DeepSeek,然后看了一下新闻: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指出,苹果最终放弃了Deepseek的模型,因为Deepseek团队在支持像苹果这样的大客户方面缺乏必要的人力和经验。这样听起来也合理了。虽然DeepSee很强,但是苹果还是想选择人力和资源更充裕的大厂,产品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性能,还有可靠性和稳定性。目前的DeepSeek卡顿以及API暂停充值,就体现出了创业公司在资源上的劣势,这也肯定无法成为苹果的首选。而大厂的优势是都有强大的云计算能力,比如阿里云。
大厂里面排除了百度,剩下的就只有腾讯,字节和阿里了。
三家里面,阿里在大模型方面做的更出色一些。
在DeepSeek火之前,阿里的Qwen开源系列大模型是国内外最火的开源大模型,和Meta的Llama系列不相上下。而百度和字节是完全闭源,腾讯虽然也开源了混元大模型,但是并没有像Qwen那样成体系。


在旗舰模型方面,阿里的Qwen-Max模型也很能打,最新的Qwen2.5-Max已经赶超DeepSeek V3了。


而且还是对战平台上唯一上榜的大厂模型:


所以,苹果从大厂里面选择阿里没毛病。
至于会产生啥变化,这只是一单生意而已,应该不会对国内大模型形势带来很大的变化,未来国内大模型的竞争依然会很激烈,或许明年的iPhone就会选择另外一家的AI大模型了。苹果的选择也不代表其他家的选择,你看oppo就选择接入DeepSeek R1了。


想起来李彦宏曾说,大家不要卷基座大模型,而应该去卷AI应用,但是现在来看还是得先卷大模型,没有性能,就拿不下应用。


另外大家有没有觉得,反而大力做开源的两家公司做的更好,这是不是对闭源的最大回击。

eyou121 发表于 4 天前

当下阿里倒算得上最好的选择,甚至可能没有之一。
一来是阿里模型能力够强——不管是云端还是端侧。

跑在云端的模型,阿里家的,不管是Qwen Max还是开源的Qwen 2.5 110B/72B,都是目前国内顶级,世界一流水平的大模型。
我日常干活大体上是在Deepseek、Qwen Max/72B以及Gemini 2.0之间切换使用,GPT说中文人话的水平比这仨还是差了点。三个模型各有长处和局限性,Deepseek长文本生成容易回到自己的风格,Qwen偶尔不太说人话,Gemini快。
可以用在苹果手机的端侧“小”模型,阿里的Qwen系列模型,可能是最好的。
iPhone的内存限制,大概也就支持1-3B参数的模型端侧运行,
甚至Qwen2.5里面,1.5B/3B的相对“小”模型,在经过Deepseek的蒸馏,大部分场景也能说点人话,并且表现出来还不错的交互能力(指令服从性)。我怀疑,很可能阿里这个模型在苹果手机上表现,还比苹果自家的要好点。
二来,阿里本身云业务也够强,能撑得起iPhone存量用户的并发需求和数据本地化政策。

云端,除了阿里的Qwen,还能接入不同家的模型,这块对云服务能力要求就更高了。
国内其他家,各有长短板。
火山引擎(字节跳动)、腾讯现阶段云服务能力不错,但自有模型能力一般,也没有端侧小模型。
百度问题也一样,云服务能力还不错,但自有模型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Deepseek V3/R1是个好模型,但Deepseek不是个好云服务商,毕竟Deepseek也没有专门搞云的团队。
此外,云服务商,可能也要承担一部分模型训练的任务。
从长期来看,端侧模型想要实现更好的功能,也需要结合用户数据做本地化训练,而这部分数据也不可能出境。阿里云在训练小模型上的经验,应该算得上世界顶级。

所以,综合模型产品、云服务能力来看,阿里确实是苹果当下最好的选择,可能没有之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苹果和阿里巴巴将合作为中国 iPhone 用户开发 AI 功能,为何选择阿里巴巴?会带来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