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宣布投入 3800 亿元建设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将带来哪些影响?
每经AI快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2月24日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这也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阿里这笔投入发生在两个重要时点之后。一是国内AI产业爆发;二是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吴泳铭表示:“AI爆发远超预期,国内科技产业方兴未艾,潜力巨大。阿里巴巴将不遗余力加速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全行业生态发展。”(每经记者陈婷) 其实嘛,真阿里自己投资的云和AI基础设施,那主要是用在海外的。
去年底国家大数据局公布了正在制定中的“十五五”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规划方向原则——
布局建设以行业、城市数据基础设施为主体,以企业数据基础设施为有益补充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从网络设施、算力设施、流通设施、安全设施四个方面,聚焦提升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运营、安全六大能力,明确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向。
按照这个方向,未来我国的数字与AI基础设施依然是以政务云和行业云为主,这两者的主要负责单位都是政府或大型国企,比如“东数西算”八大国家枢纽节点——
以及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我国的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以各级政府和国企(比如新成立的央企是国家数据集团)和各地一大票数据国企负责投资和经营的——
全国目前已经有几百个这样的地方数据集团国企了
阿里巴巴在这些基建项目上,更多是以乙方身份,提供整套解决方案,而不需要自己去投资和经营。
但是这地球上多数国家,没能力自己去搞这么大规模的计算数据中心,也没有能干这些事的企业。阿里在这个方向搞扩张是对的。
所以这个3800亿投资对应在中美之间那看上去远远不够,是因为国内基建投资用不着阿里,主要是政府的钱。而对于世界多数地区,这3800亿就是个够用的数字了。 作为一枚一线的互联网人,对阿里的这次押宝行为感到挺理解的。毕竟阿里的大模型 Qwen 实力也是挺强的。这是一次新的关键的科技浪潮,此时不博何时博?
阿里砸3800亿搞AI基建:咱们普通人的日子要咋变?
一、为啥突然砸这么多钱?——就像存了十年钱突然要买房
这就好比你家楼下小卖部老板,突然把攒了十年的钱全拿出来开连锁超市。阿里这次砸的钱比过去十年加起来都多,关键是因为两件事:
1. 现在国内AI公司像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去年新成立的AI公司比前三年总和还多
2. 国家去年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就像给科技公司发了"加油卡"
说白了就是看准了AI要爆发,就像2010年大家抢着开淘宝店那会儿,现在得赶紧建"AI高速公路"。
二、算力要变白菜价——手机也能当超算用
以后你刷短视频时,可能背后是这样的变化:
[*]杭州服装厂用AI摄像头查衣服线头,比老师傅眼睛还毒
[*]半夜两点租阿里云服务器,价格比白天便宜八成,就像KTV的午夜场
[*]自研芯片让AI跑得更快,相当于给手机装上了火箭发动机
这就好比以前只有大饭店用得起的中央厨房,现在要变成家家户户的智能电饭煲。
三、AI要进菜市场——大妈也能当数据专家
以前搞AI得像养赛马:烧钱、费劲、还得专业团队。现在阿里要搞的是"共享单车"模式:
[*]小饭馆老板用AI预测明天卖多少碗面,准确率超90%
[*]县城水果店扫码就能生成智能进货表,比Excel表格还简单
[*]云南光伏电站用AI运维,故障处理从2小时缩到喝杯奶茶的时间
这就好比给每个小商家发了智能军师,菜市场大妈用AI管库存,可能比超市经理还专业。
四、藏在机房的"新基建"——比高铁还重要的隐形工程
这些钱不只是买服务器,还在偷偷干三件大事:
1. 自研交换机性能追上国际大牌,就像造出国产大飞机
2. 无锡企业做出巴掌大的水质检测仪,能自动发警报到手机
3. 要和大学合办"AI技校",教既会写代码又会养猪的复合人才
这就像在数字世界修高铁,现在看着是机房里的铁疙瘩,以后可能就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水电煤"。
五、咱们生活会咋变?——三大看得见的好处
变化会比你想的更实在:
1. 工作:东莞服装厂初中文化的版师,对着AI说"要显瘦的连衣裙",立马出设计图
2. 生活:北京小区用AI安排充电时间,电动车充电费省三分之一
3. 赚钱:大学生出租家里电脑的闲置算力,月入过万不是梦
最牛的是会出现"AI传话员"这种新职业——不需要懂技术,会提需求就能拿高薪。
六、热闹背后的冷思考——别光顾着嗨
但咱也得清醒看到:
[*]有些地方AI园区盖得比菜市场还密,服务器闲着养蚊子
[*]传统程序员转AI工程师,十个里有四个要被淘汰
[*]已经有用AI假客服骗老人买保健品的黑产
这就提醒我们:技术跑得快,规矩得跟上,不能像当初网贷那样野蛮生长。
七、现在该干啥?——人人都是参赛选手
记住这三句话:
1. 送外卖的学用AI规划路线,每天能多跑20单
2. 开小卖部的学会AI进货,库存再不会积压
3. 退休老师用AI做课件,抖音教课比年轻网红还火
阿里这3800亿就像撒下一张大网,咱们要做的不是看热闹,而是找准自己的位置撒网捕鱼。毕竟在智能时代,会用AI的卖菜大妈,可能比不用AI的MBA赚得还多。 3800亿投资云和AI硬件,手笔不小啊!
不过,投资大回报也大,得看好未来云计算和AI的市场需求和阿里能不能消化这些投资。况且 阿里又没说全是自己用,它本身就是云厂商,可以售卖赚钱的。
吴泳铭在声明中表示:“AI的爆发远超预期,国内科技产业方兴未艾,潜力巨大。阿里巴巴将不遗余力加速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全行业生态发展。”
据说3800亿投入的五大主要领域
算力基建的迅猛发展
每年采购10 - 15万张H100级别显卡,三年构建超50万张GPU集群,这相当于再造三个“长三角算力枢纽”。
基础模型平台的升级
通义千问将迭代至Qwen3.0,医疗、金融、制造领域的专用模型开发速度将加快。开源战略吸引全球开发者,构建生态防护壁垒。
记得在去年,众多全新的功能将可以开始使用,比如语音访问、更好的文本校验,和使用安全密钥替代应用程序和网站密码安全登录。基于其所采用的CFR 技术(controlled feature rollout),微软将在未来几周内逐步推出以上部分新功能
产业链的国产替代进程
900亿将投向中科曙光、浪潮等国产服务器厂商,国产GPU的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15%。壁仞科技等企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消息面,传出苹果可能和阿里合作,用阿里的大模型,老马也回归了,阿里走势太强势,从节前的,字节硬件,豆包概念,人形机器人,到节后的,deepseek,再到阿里
传统产业的AI化转型
在第三财季,阿里巴巴在云业务中持续推进“AI+云”一体化战略,凭借行业领先的AI产品组合,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1%。
这次是聚焦于“AI + 工厂”“AI + 医院”场景,预计带动制造业增加效益5000亿。已落地的案例包含AI质检、智能诊疗系统。
阿里云在亚洲云计算市场已经是老大了,份额都超过22%,比亚马逊和微软都高。这3800亿投入,估计能让阿里云在全球都更上一层楼。
阿里的这波操作提前进行了布局,能干成这么大企业的人,经营头脑肯定比大多数专家都强悍,双十一成为电商时代一个标志,也许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能引领下一代的风潮?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阿里这3800亿就像撒下一张大网,毕竟在AI时代,会用AI的外卖小哥,可能比不用AI的MBA赚得还多。
说到这个,我不得不担心起来。
后面会有这样的一个场景:
AI会被整合到骑手接单app上,每个骑手都一样有AI,就算平台不在ai路线更优的时候再次压缩骑手的配送时间,不过平台上单量就那么多,每个骑手都有ai,那分到骑手的单量并不会增加。如果ai明显能提高配送效率,那平台单量没增加的时候,会减少骑手数量的。
其他行业同样,怕是AI能帮更多是资本,而不是牛马。
对普通用户来说,这场豪赌可能让生活悄然“赛博化”。淘宝推荐算法或将进化到“你刚眨眨眼,购物车就装满”的读心术级别,钉钉会议可能推出“AI老板替身”,让打工人体验什么叫“元宇宙加班”
现实情况是AI硬件可不是堆料那么简单,还要考验阿里在芯片、算法上的真功夫,以及和各行各业结合的能力,投入大也得看实际转化效果。
当然,这场算力军备竞赛也有甜蜜的烦恼。当阿里云带着20倍增长的国际市场份额横扫全球时,数据中心选址可能比选秀节目还纠结——既要考虑当地电价,还得防着隔壁亚马逊云偷塔。
但好在阿里的全球化云AI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不局限在国内,另外在印尼、沙特等地建设本土化数据中心,输出“中国版AI + 云”解决方案。
或许这是每一个人的最后的机会。
想想看,有阿里带头,其他公司肯定也追随者进行搞AI云建设。接下来相比就是一场AI应用和AI硬件的人才争夺战。
从招聘网站上可以看得出来,一些大厂已经开始提前布局了,特别是大模型应用开发,大模型AI机器学习,LLM算法工程师已经在招聘网站上被刷爆了
如果你也想在阿里的这波浪潮下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那么学习大模型的最好的方式,跟着专业的在线视频学习,知乎知学堂的大模型的应用课程是个不错的选择,有专业的老师带队,让你从0到1的学习AI大模型,并以阿里千问大模型为基础,讲解它的底层算法,解密大模型的底层原理,并且还能带你微调一些可用的Demo,亲自体验大模型的参数微调,跟着学习,你就可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大模型,直通车我放到下方了,大家直接上车就行:
很多人学习了这个课程,最近找工作也是加入了大模型的队伍,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并且薪资和职位都基本都翻了一下,这就是AI浪潮下带来的效果,学习这个,真的可以让大家一步青云。
至于通义千问的客服,未来大概能一边写诗一边解决售后问题,顺便教你如何用Python给女朋友写情书。当然,最开心的可能是程序员——毕竟阿里开源的4万个模型,足够让码农们在“魔搭”社区玩出比《我的世界》更复杂的数字乐高。
不过这场盛宴最戏剧性的,或许是全球科技巨头的表情管理。当微软、谷歌正为每年千亿美元级AI投资肉疼时,阿里用三年3800亿(约合530亿美元)的“中式节奏”打了个样:原来科技军备竞赛还能这么玩——既不开香槟也不搞发布会,直接给算力市场来了个“杭州式震撼”。
数据是AI的知识库,推理是AI的大脑,云和算力就是AI的身体,阿里这波首先选择了强身健体,我想下一步应该是进军机器人或者
只是苦了友商们,毕竟在AI时代,算力即权力,而阿里的钞能力,正在重写游戏规则。AI应用靠算法和数据,云计算只是基础设施,没有好的算法和数据,投入再多也是徒劳。阿里这次大手笔,能否真正推动AI发展,还得看后续。
所以正如知友们那样说的一样:
整个社会都要被AI改造。
就像整个社会已经被互联网,汽车,房地产等大行业改造一样。
AI是下一波大基建,巨头必须参与,否则会死。。。 人在杭州,刚下地铁,看到阿里这个3800亿的“钞能力”投放计划,直接一个激灵:
这波怕是要把中国云计算和AI的牌桌彻底掀了。
先划重点:3800亿不是撒币,是实打实要砸在全球数据中心扩建、自研芯片攻坚、AI算力卡脖子突围上。这手笔已经不是“布局未来”能形容了,根本就是掀桌子喊话:“云计算的终局之战,我阿里要当庄家。”
说几个肉眼可见的冲击波:
一是云计算要进入“量贩式白菜价”时代,现在各家云厂商嘴上说着技术普惠,实际毛利率都在悄悄下滑。阿里这波直接把未来五年的弹药提前堆到前线,明摆着要用规模经济碾压市场。
参考当年菜鸟网络血洗物流行业的玩法,中小云厂商可能要面临生死抉择——要么抱团取暖,要么被卷成阿里云的垫脚石。搞不好明年我们能看到“1核2G云服务器9.9元包年”的屠城价。
二是国产AI芯片迎来诺曼底登陆,别看现在ChatGPT们风光,背后全是靠英伟达的A100/H100显卡撑着。
阿里平头哥的含光800迭代速度要是能乘上这波东风,相当于在算力卡脖子战线上撕开个口子。到时候可能出现魔幻场景:阿里的电商GMV每涨1个点,就有一批国产AI芯片流片下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双十一养芯片”。
三是长三角要变身“东数西算”心脏,注意看阿里的选址策略——张北、河源、杭州这些既有清洁能源又靠近需求端的地方。这根本不是普通的数据中心,而是数字时代的“三峡电站”。
特别是配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以后长三角企业调用AI算力可能像用自来水一样方便,西部风光电也不再是“弃电”,直接转化成训练大模型的能量。碳中和? 数字基建? 这波阿里的算盘打得我在西溪湿地都听见了。
四是AI应用会迎来“寒武纪大爆发”,现在制约AI落地的从来不是算法,而是算力成本。
当阿里把训练千亿参数模型的成本打到现在的1/10,中小企业都玩得起AI私教、定制大模型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比当年APP创业潮更疯狂的场景——奶茶店用AI预测爆款配方,菜市场大妈靠数字人直播带货,连小区物业都可能搞个AI巡检机器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算力平权”。
当然也有暗雷:
1. 巨额投资回报周期可能拖累财报,看菜鸟网络就知道阿里擅长用短期阵痛换长线统治;
2. 自研芯片要直面CUDA生态壁垒,可能需要祭出“买芯片送大模型”的捆绑打法;
3. 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可能引发新一轮环保争议;
但无论如何,当互联网大厂开始All in重资产硬科技,这个剧情可比什么社区团购大战带感多了。
最后说句暴论:今天阿里砸下的每个钢镚,都在为十年后中国在AI联合国席位买门票。至于效果如何?建议持续关注两个指标:平头哥芯片的流片良率,和云栖大会的参会企业构成。
反正码农的福报可能要升级了——以后不是“拥抱变化”,得改成“拥抱GPU”了。 3年3800亿,平均每年接近$20B的CAPEX投入,固然是国内最大的CAPEX支出,但是相比美国的几大云厂商,这个数字也没有夸张到令人咂舌的地步。
至于阿里为什么要这么巨额投入,其实在前几天的财报电话会上,管理层也已经做了解答。简单来说就是AI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历史性机遇和史诗级市场。
第二,从实现AGI能够创造的商业价值上来看,为什么智能能力这么重要。所谓AGI的标准定义是能够完成 80%以上的人类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全球GDP的50%的支出是就业者的劳动工资支出,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我们预判如果实现AGI,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大概率将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 有可能影响或者替代现在50%左右的GDP的构成。从我们的角度上来看,通过云和AI的深度结合,将会成为最重要的AI基础设施,云和AI的结合将在未来的云计算网络上成为输出AI智能最大的云计算网络之一,这是阿里云的目标。为什么我们判断90%的token未来将会在云计算网络上生成,并在云计算网络上输出?因为如此巨大的模型所计算的量,只有在云计算网络上才会具备最高的效率。通过我们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才能够以更快速的方式去输送给全球的应用开发者。哪怕不看如此远期的需求,只关注短期的AI需求拉动,DeepSeek这次出圈带来的热度也已经切实转化为了云服务的流量和收入——尽管现在大家基本还处于使用免费tokens的阶段,但是需求的拉动非常实际。考虑到DeepSeek现阶段Research Lab的定位,以及Qwen自己在开源模型侧的持续进化(我现在很期待Qwen的推理模型),我想未来AI推理的需求也必然持续蓬勃。那么作为中国领先的云服务厂商,无论是原声chatbot(比如cherry studio直接调用API)还是AI应用的推理服务托管,阿里云肯定会分到一杯羹。
目前,公司AI相关收入确实已实现连续六个季度超100%的增长,达到三位数的增长率。当下客户需求持续攀升,且增长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尤其是今年春节过后,推理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如今新增客户需求中百分之六七十以上都用于推理方面。从这一情况来看,客户在推理方面的投入使得客户基数、 使用场景以及应用行业都迅速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我们在AI基础设施方面的利润率。至于说对国产算力的影响,个人觉得绝对有正面价值,但是也不宜过度乐观。现阶段NVIDIA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生态仍然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而国产卡各家在软件生态和对大模型的适配上仍然有相当多的工作去做,短期不可能完全平替;先进制程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也让国产算力的放量受到一些客观限制。
如果往更宏观的看,这3800亿的投资必然会扩散带动到其他行业,投资端抵抗缩表的力量已经出现,最终这或将反映到总量层面回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