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你担心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成为人工智能的辅助吗?

类似的应用已经产生,AI可以24小时为学生提供量身辅导,甚至可以让其模拟老师的教学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种形势下,人类教师的优势在哪里,同行们怎么看?
收藏者
0
被浏览
94

7 个回答

透露小温馨 LV

发表于 6 小时前

分享最近看到的一则新闻:美国一所私立学校Alpha School,通过引入AI助教,使学生可以将每天的课堂学习时间缩短至两个小时,同时学生的成绩可以达到全美前2%。老师在这所学校的功能更多被定义为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并适时评估学生是否在恰当的路线上。这应该算是AI教育最新的一条轰动性新闻,Alpha School也算是将AI教育落地的大胆探索者。从这则新闻出发,结合问题,人类教师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哪些教师应该焦虑,以及未来的教育会怎么发展?

作为教师,你担心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成为人工智能的辅助吗?-1.jpg


Alpha School 的学校官网主页

作为教师,你担心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成为人工智能的辅助吗?-2.jpg


Fox News关于这所Alpha School的报道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就得看到老师们焦虑或者担心的来源在哪。越来越多的老师因为AI感到焦虑,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说到底还是太多老师把自己的职业护城河建立在掌握的知识以及基于传统模式的教学经验上。这二者在AI时代下一碰就碎,这是很好理解的。AI的知识检索和关联能力,没有哪个人类能比得上;AI介入的教学模式必然和传统模式有很大差别。知识积累和传统模式的教学经验在AI面前不堪一击了,自然会失去安全感,感到焦虑。事实上,教育行业已经算是对“吃老本”这件事情最友好的行业之一了,有多少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几十年不改,放在其他行业这是很难想象的事情。现在AI出现,冲击传统教育模式,我反而认为是推动教育进步的一股力量。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既然知识和经验不应该是教师工作的护城河,教育行业中的老师,特别是AI时代下的老师,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职业壁垒应该建立在什么之上?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为什么老师会依赖知识和经验作为护城河,说到底是因为当前的教育是应试导向的,应试要求记住知识,要求解题经验,这自然而然让传授重点知识、教授应试技巧成了传统模式下老师的护城河。然而应试是教育的本质吗?教育的本质早在怀特海的书中就有论述,其中一个观点是:你离开学校,忘记所有学校教授的知识之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这是很有趣也很有深度的观点,作为老师的大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从学校毕业之后,留下的东西是什么。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
1. 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中学的重难点、大学的专业课听不懂是常事,那么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无外乎与人交流、查找资料、提出自己的理解、检验理解、修正理解,最终理解透彻。2. 与人相处的能力。中学大学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无论是同学、老师、父母甚至学校的行政、保安等等,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是逐渐学习到不同的人有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是不是在之后的工作中还在不断实践并更新曾经的观察。3. 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能力。求学过程中虽然不常遇到如工作中复杂的问题,但是也总会有些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而又没有经验借鉴,通过努力化解未知问题的过程留下的印象是不是远比曾经某道题怎么解要深刻。
既然作为老师都不能清晰记住曾经学过的知识,把这些东西作为教育的核心自然是本末倒置。根本上说,学习知识其实一方面是培养人的基本科学素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常识,另一方面是以知识为媒介,锻炼其他更重要的能力。作为AI时代下的老师,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有没有把知识作为手段,把培养人作为目的,据此设计教学方法和模式?做到这一点的教师,AI是无法取代的,且不论当前AI极度缺乏推理能力,即便AI获得了推理能力、共情能力,它也无法取代人类教师在塑造人的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依然是人与人的社会,在这个人类的社会中生存需要什么能力,AI不在其中是很难理解的。要如何达到塑造人这一点,我想可能是另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在这里展开。
综合以上观点,AI的引入其实在个人看来是倒逼教育者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这对教育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只依赖于传统知识和经验的老师自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这个过程或许在国内会相对漫长,因为应试教育导向下,教育模式的转变是缓慢的,但是随着国外教育的迅猛变化,新的教育变革或许已经在路上了。

likey LV

发表于 5 小时前

你跟我说有一天人工智能进化到能生孩子,我都愿意信。
你跟我说有一天人工智能代替老师教孩子,打死我也不信。
所有认为科技产物能代替教师职业的,都是把老师这一行的作用看的太轻了。
按照现在世俗理解,教书匠就是传授知识的么,学生得着知识考试,考高分念好大学,学出来找个体面的工作。
于是,老师就被定性成知识传播者的角色了。
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这玩意咱反证就可以了。
假如说老师就是为了传播知识,那教师这个行业,应该从收音机发明出来内天就消亡了,才对。
谁到岁数该上学了,打开收音机拨哪个频道,准时有名师教给他功课,大伙都学一样的,也确保了教育的公平性。
到日子考试,统一选拔,不就得了?
可事实是,别说收音机,现在有问有答的GPT都成熟了,也没把教师岗给替了。
为什么?
因为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稍微称得上文明的国家地区,教师的重要职责是传递该地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这才是老师这个行业的真正价值所在。
传授知识,跟这个比,必须得往后稍稍。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氛围,所形成不同的人类群落,他们信仰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而且谁都觉得自己的路线是对的。
这个路线怎么给下一代传承?
靠的就是老师。
就我知道的范围,有的地方从小给灌输的思想就是自由,有的灌输的思想是追寻自我,有的崇尚集体主义,有的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有的提倡团结协作,有的提倡单练,有的提倡服从,有的提倡唯我独尊爱咋咋地。
这些根基的意识形态,不客气的说,只有人对人,脸贴脸,才能贯彻的下去。
因为人只会接受和执行同类的命令。
你小学时走楼道里,旁边pia叽摔倒一个崽,你熟视无睹溜达过去了。
后脖领子叫班主任一把嚎住,呵斥你怎么一点助人为乐的情操都没有?平时怎么教你的?去给学弟扶起来赶紧的,再叫我看见你这么冷血把家长叫来!
你屁颠屁颠就去照办了。
换了人工智能当老师?
同学摔了,你溜达过去了,旁边一大头机器人滴滴滴转着圈过来了,说同学你好,小学生行为规范第几章第几条规定了应当助人为乐,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请你把辣个同学扶起来,谢谢。
你说去你奶腿儿的吧,废铜烂铁搁小爷这装什么大尾巴鸡。
你根本就不会照办。
因为在人类的意识里,科技产物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教人做人的,它自己都不是人怎么教人?
碳基生物老师,在所有文明地区的作用,就是教人做人,叫一个人类幼崽从小就接受当地的价值观取向,才是老师最重要的作用。
这说法你不服,咱说俩现实中的例子。
课外培训班,咱得说无论教学方法还是知识深度,绝对比公立学校专业吧。
如果教师的任务重心在授课比成绩,早八百年就被教培机构顶翻了。
可你看见的是,教培机构只能作为学校的补充存在,绝对不会取代学校。
这就说明,教学质量对老师而言,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起码不是第一位的重要。
这是一个。
二一个,所有排得上号的国家地区,基础教育事业,都是以一种免费或者近似于免费的模式存在的。
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有人说这是社会福利范畴。
错。
这种近乎于免费的机制,目的在于不建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直接买卖关系。
如果说,所有教育都是收费的。
那坏了,我上学,我交钱,等于是我雇老师给我讲课,我是甲方老师成了乙方。
老师就变成给我服务的了。
这样老师还能批评我吗?你见过哪个乙方拍桌子批评客户的吗?
所以一旦建立这种供需两侧的关系,老师就没了教孩子做人的底气。
而用免费的模式,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并不是买卖,老师也不是乙方,而变成了有资格教育学生方方面面的甲方角色。
那么无论是批评教育,还是价值观传达,才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
因此从这种供需关系不予建立的规则,也能佐证老师并不是个单纯的知识传授机器,而是教你懂规矩的人。
这活儿,人工智能搞得定吗?
所以千万别担心科技进步能让教师行业消亡,我说的不是一时一地,而是历朝历代所有国家地区,都会遵守这个。
有人说大学呢,大学都是成年人,不用教做人了吧,既然是完全传授专业相关,用人工智能代替不犯规吧?
也不中。
按理说,考试大学同一专业的, 都集体上网课,由最牛的教授教同一届的所有学生,这是最公正的人才培养方式。
可实际上,大学的名头,他其实是个品牌概念。
比方说咱俩都是学计算机的,我一提师门十八线野鸡学校,你一提师出哈佛剑桥。
咱俩不用比成绩,不用做笔试,公众就认为你比我强。
这就好像内个笑话,说一个农场出来的三只鸡,品质一样。
做成街边炸鸡的卖十块,做成肯德基套餐的卖一百,进米其林三星的卖一千。
味儿哪怕是一样的味儿,渠道不同,社会定位就不一样。
所以,大学既然是个社会定位的施法前摇过程,那么不同学校的品牌,就有不同的含金量。
你说能一刀切的用人工智能教一样的课程么?
这么做的话,所有的名校光环全无,招工单位可就苦逼了。
他们得一个一个的面试笔试。
而有不同学校不同老师培养出来的人,通过学校师承,就能筛选掉一大半人。
这就是为什么大厂面试,非985211不可。
我职专出身,技术比藤校的还牛,也没机会。
因此高等教育范畴,学校品牌和碳基老师,就能作为分良莠的一把筛子。
哪怕这不是那么的公允,也没处说理去。
因为全世界都这德行。
基于以上,私以为如果全球人口逐年减少,有老师失业,在所难免。
但只要还有教育这个行当在,老师让AI给顶没了,这纯属天方夜谭。
错非有哪天,夸嚓一家伙,天下大同了。
这个星球上不再有意识形态分歧, 也不再有阶级的高下之分。
人都爱怎么活着就怎么活着,规矩都是自己定的。
这时,老师才回归纯纯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也才有可能被科技给取代。
可,这样的时代,我寻思着,被取代掉的职业,就未必只是老师啦。

Glenn LV

发表于 5 小时前

你们思想步子还是太保守了。
教师失业?
我们在大学教师培训时,有很高很高的教育家,更进一步,提出了直击灵魂的问题。
诸位,AI时代,大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如果你仔细看看大学的发展历史,就会知道这不是噱头,而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出现和消亡的那一天,王朝都可以被颠覆,凭什么大学就不能消亡呢?
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前,知识的传递是极为缓慢和有限的。
那时候知识主要集中在少数掌握文字的贵族、学者和宗教人士手中,普通人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知识。
自然也谈不上有大学。
伴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及,知识终于可以像“时间胶囊”一样被传承和转移,不再是贵族的专享。
这时候,欧洲中世纪才出现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如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1088年)、法国的巴黎大学(1150年)和英国的牛津大学(1167年)。
此时,书籍,特别是高水平的书籍仍然是稀缺资源。
所以,图书馆和大学教授成为了知识储存的核心。
大学生们能够进入大学学习和研究,而普通人却难以享有同样的资源。
如果不进入大学,就只能接受最基本的通识教育。
因此,大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知识的认证和垄断——只有在大学中被承认的知识,才能被视为“正统”和“有价值”。
大学通过对高水平书籍和高水平人才的控制,事实上成为知识的“守门人”,既传播知识也垄断知识。
你要想学习最先进的理论,聆听最顶尖的学者演讲,获得改变命运的文凭,进入大学几乎是唯一的途径。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
互联网初步打破了信息的壁垒,使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
AI时代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过程。
首先,AI能够轻松学习已有的知识,哪怕是看上去很难很高深的知识,比如高等数学。
基本上来说,教师把自己准备的教科书和课件喂给AI,AI就能很快学会,甚至水平足以当助教。
新学期,厉害的北大新助教来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pku.edu.cn)其次,AI可以精准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提供从幼儿园到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
AI能够全天候、无间断地陪伴学习者,不厌其烦地回答问题,甚至能根据学习者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而消耗的,仅仅是一点微不足道的电费。
我上课时给学生的建议就是,有不懂的,尽量先去问问AI,问了后还是搞不懂的,再来问我。
就连我自己,也会很频繁、很谦卑地向AI请教和讨论专业文献中的科学内容。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
通过AI,任何地方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与世界顶尖大学相同的教学资源,大学者和图书馆不再是知识储存的核心。
这意味着传统大学在地理上的垄断地位将被打破。
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最偏远的农村,只要有网络,就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就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研究。
这将彻底颠覆大学作为知识“守门人”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的大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答案或许并非简单的“是”或“否”。
大学必须从知识的传递,转向“人的培养”;从信息灌输,转向创新引导。
这些其实就是教师应该改变,应该去做的。
未来的教师必须重新定义自身的角色,应该更多关注孩子价值观和创新能力的塑造,而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这样才能在AI时代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

内蒙电都主机 LV

发表于 5 小时前

作为小学教师
我完全不担心
还没到AI能彻底代替我们那天
我们就已经没有学生可以教了
只要我投降得够快,对手就无法击败我!
养老院和社区见吧朋友们

才奇 LV

发表于 5 小时前

今天是9月1日,作为新生家长,我去学校参加家长会,听了校长的讲话,也和基层老师们有交流,让我吃惊的是,校长和老师们言必谈人工智能,他们对人工智能的了解超出了我这个专门搞人工智能的预期,更让人吃惊的是他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
老师们对于人工智能什么态度呢?
第一,老师们非常确信AI时代会到来
所有的老师都认为,现在的孩子们长大的时候AI已经很发达了,那时候的工作方式高度依赖于AI。
所有的老师都认为,现在的AI就会对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带来冲击。
第二,老师们非常清楚自己要帮助孩子面对AI时代
老师们这点认知一方面是来自于AI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教育体系有明确的自上而下的指示。
我拍了一张老师的ppt,老师们对中央这个指示的理解就是要把孩子们教育成能面对AI时代。

作为教师,你担心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成为人工智能的辅助吗?-1.jpg

第三,老师们一点都不担心自己会被AI淘汰
说真的,我去趟家长会,看到一群孩子那么难缠,我也相信老师们不会被AI淘汰。
因为这么多小孩怎么都得靠真.老师来管理教育,就简简单单让一个班的孩子消停下来拍张合影的事,就必须要老师一边下指令一边哄,才能让孩子们配合完成。
让我管理一群训练有素的程序员没问题,但要我管理这群不谙世事、招猫逗狗的小孩,我自认为没这本事,这事还得专业的老师来做。
不要说AI,就算造一个全仿真机器人来,不能把握孩子们的情绪也搞不定啊。
而且,老师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孩子们打交道,太清楚了,管你AI怎么发展,都只是教育方式的辅助,最后还是要老师来控制教育的节奏和秩序。
现在老师们真就不觉得教育就只是出成绩,他们反反复复地告诫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别制造逆反心理,要让孩子们身心健康,这些都不是AI能够做的。
道理也很简单,教育就是培养人,而培养人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其他人,这其他人主要就是家长和老师。
只要你觉得家长不能被AI代替,那么老师也就不能被AI代替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抬杠:你是低估了AI的潜力,等完全仿真机器人造出来谁可以被取代!
正好最近我玩了《底特律:变人》(为了打《黑神话:悟空》买了PS5,顺道买了Plus会员把众多经典游戏撸一遍),这游戏的情节和内核非常激进,已经不是探讨AI了,而是仿真机器人对于人类社会的冲击了。

作为教师,你担心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成为人工智能的辅助吗?-2.jpg


《底特律:变人》 卡拉美如画

这游戏一开始Kara被重启的机器人商店那一幕,店员推销新款机器人时的话术是『有能力协助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孩子完成学校作业』,看到没有,仿真机器人都发展除了额头标记之外和真人无异,依然只能承担『协助』完成『学校作业』,不能完全取代教育。

作为教师,你担心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成为人工智能的辅助吗?-3.jpg


机器人仅限辅助作业

只要理解教育的本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了。
教育本质上是影响人,什么样的人去教育去发挥影响,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人
也许人类可以接受AI从事绝大部分工作,但是人类不会接受AI完全代替自己去影响下一代,因为人类总会希望下一代像自己,而不是像AI
只要人类还有这样的认知,就不存在AI取代老师,就像AI不能取代家长。
新的学期开始了,希望所有的家长和小朋友们开学愉快。
神兽归笼,开学大吉!

chenyumai LV

发表于 5 小时前

作为教师,我们确实需要面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所带来的挑战。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辅助学习和模拟教学,但其核心功能仍是以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为主。<br><br>人类教师的优势在于我们的情感智慧、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我们能够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此外,教师还能够根据情境变化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创造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同行们普遍认为,未来的教育需要人工智能与教师共同合作,而非替代。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是无法被替代的。

llmllm LV

发表于 5 小时前

作为教师,我们确实需要面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所带来的挑战。AI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但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教师的角色。<br><br>人类教师的优势在于我们的情感智慧、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我们能够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关爱与支持,并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和社会情感能力。此外,我们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并灵活调整教学方式。<br><br>因此,我认为人工智能和人类教师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辅助的。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新技术,将其融入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学习体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