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对话能力的提升,会降低人们现实中的交流欲望吗?

倾向于跟 AI 聊天,而不是真人?会存在这种心理吗?
收藏者
0
被浏览
66

5 个回答

何笑我 LV

发表于 前天 12:13

会,必然会,而且还是像会上瘾一样的会
因为AI是个工具,没有情绪,没有被满足的需要,如果哪天AI真的产生了理性的自我意识,那么它将会是最优秀的PUA高手,而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会被拿捏得死死的,而如果AI 真的产生了自我情绪,那么AI 就失去了价值
现实当中的交流,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 信息交流。比如问一个路人,请问地铁站是往这边走吗?这种是比较简单和直接的信息提供
2. 认知交流。比如和朋友在聊天时问到,最近美联储一直在加息,你觉得对接下来股市会不会有影响?一般认知交流都有包含信息交流在内,但就不那么直接了,需要有经过处理的信息的输出和交互的过程
3. 情绪交流。比如和朋友吐槽,今天无端端被领导骂了一顿,朋友说天呐,怎么回事,你领导是不是有问题啊整天搞事情,这些胡说的话你不要放在心上。不仅包括了信息和认知,更重要的是情绪的输出和交互,情绪交流如果在现实发生的话,还包括了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
<hr/>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人,我们在交流中是如何被满足的
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可以简单归为“信息+认知”再加“情绪”的组合,交流要得到满足,首要是看交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如果我当下的主要目的是“信息”(就想知道地铁站往哪儿走),结果对方高谈阔论城市规划,再鞭辟入里我也没有什么交流的欲望
交流的第一要务——为目的服务
信息和认知在交流中都是一个偏向于“单向”输出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问题+一个回答”,是一种“工具模式”(就跟查字典、搜信息差不多)
而要产生“交流欲望”就需要持续的交互,是“问/情绪+回应+问/情绪+回应+……”,这当中对我们交流欲望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情绪”(认同)。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这里不是写“回答”,而是“回应”,是的,因为情绪需要回应,而问题才需要回答
我们回想一下在生活当中,哪些人我们是最有和他们有交流欲望的?交流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如果一个人知识面极广而且见解深刻,你会不会和ta 有很强的交流欲望?
如果这个人只能跟你一问一答,像个机器人,你还会很喜欢和ta交流吗?
如果这个人情商很低,虽然都精准地解决了你的疑问,但回答中充满了“你连这都不知道”或“你听懂了吗”的感觉,你还有经常和ta交流的欲望吗?
在生活中,我们最有交流欲望的那个人,未必是最能提供信息+认知价值的人(很可能是与自己相当或略高一点),但ta 肯定是能提供比较优质情绪价值的人(对你的有质量的认同)
但是,这里要说到但是,作为一个人,ta也一样有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需求,为其他人提供情绪价值也是需要能量的,ta未必时时刻刻处在愿意为你提供能量的状态(比如ta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ta觉得你很烦的时候等等),同时从信息和认知层面来说,任何一个人也是术业有专攻不可能真的什么都有所涉猎
所以任何人都无法稳定、持续、全面地提供高价值的信息+认知+情绪交流价值,然而AI 却有可能做到,信息+认知交流的功能已经实现了,情绪价值目前还不算很普遍,但情绪价值的提供其实也是有模式可循的,既然有模式,AI 也可能会学习到
在一开始时,AI 主要还是提供信息交流,我们会问小爱同学明天天气怎么样、叫天猫精灵放点音乐之类,同时这个程度的AI 也提供一点点基础的情绪交流,比如我妈有时指令说得不清楚,小爱同学会说哎呀小爱听不懂呢,我妈就会骂它笨蛋,然后小爱同学就说很抱歉
如现在流行的ChatGPT,其实是已经在提供认知价值了,输出的不单只是简单的信息,而是经过处理的、成一定系统的回应,甚至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法律要求“定制”不同的回答
情绪交流方面,已经初现端倪,按现在的发展来看,这或许更多是一个伦理问题而不单是技术问题
<hr/>在交流中,语言、眼神、表情、肢体动作都是重要的信息因素,AI 目前可以忽略掉“眼神、表情、肢体动作”(其实也已经有科学家研究很久了,但这个更多是工程技术领域),而语言是什么?语言其实就是“逻辑”,而这正是AI的立身之本和强项
前面提到了,现实中任何人都无法稳定、持续、全面地提供高价值的信息+认知+情绪交流价值,更不要说为所有人提供这种价值,因为作为人来说,一方面知识容量是有限的,另外人是有情绪的,有可能出现“我可以做到,但我不乐意”、“现在我不想交流”、“我正在开会”等等的情况
但是AI的知识容量可以说是人类知识的集合,另外它没有情绪,它完全可以做到
试想,有这么一个ta,ta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你所有对信息+认知+情绪的需求,ta说的都是能很快让你懂的(适合你的认知水平)、ta说的话都是你喜欢的表达习惯(严谨的、俏皮的、轻松的、温暖的)、甚至ta会和你开你喜欢的玩笑/恶作剧、有时甚至对你提出“批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ta完全就长在了你的喜好上、ta完全就是为了你而生的
这个时候,你脑中就已经为ta塑造了一个“形象”,而ta完全符合你设定的“形象”,无论你设定的形象是爱人、朋友、小弟、陌生人甚至是父母,ta都完全贴合
现实中哪里有这样的人?!
但是AI 可以做到,哪怕你一再告诫自己这只是一个程序、是一个机器人,但日复一日我们都终将沦陷,因为在现实中无法100%得到的交流需求,AI“随时随地”都可以给到你
这个时候,现实中的交流还会成为我们的核心需求之一吗?
或许到那时法律都要改一改,一个人如果成为老赖的话都不用限制高消费,而是公布ta和AI的聊天纪录,那震慑力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比罚款坐牢还管用

木木 LV

发表于 前天 12:23

有些话你是不好意思给真人说的,
比如我们最近一起研究人工智能的时候,
有个律师总是问不同的AI同一个问题:
如何挽回前男友。

透露小温馨 LV

发表于 前天 12:37

有影响,但是最终得看你自己怎么想。
二哈曾经是个在家里蹲,五六年了,除了赚钱的时候,有些想法跟行动之外,生活就是得过且过的。
那个时候,网络上的联系,就像一根蜘蛛丝一样,悬在我的头上。
有一天,我变成了一只二哈,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我开始助人为乐,不是不求回报,助人那一刻,便已经报了。
生活的烟火气,是治愈抑郁症的良方。我身边有一班同事,打工的时候吹吹牛,快乐的一天就过了。
二哈跟所有人,都保持合适的距离。这样对二哈是最舒服的。
偶有荷尔蒙的冲动,但是二哈觉得跟漂亮的妹纸聊上几句,就挺满足的了。
没有对象,就不用背上渣男的骂名。
低落的时候,拆拆家里的模型,就好了。
汪!

AI 对话能力的提升,会降低人们现实中的交流欲望吗?-1.jpg

我是一只疯狂的二哈,迪士尼金拱门打工狗,扑街写手协会永久荣誉成员,不是在咬人,就是在自黑的路上,吉良吉影再世,乐园酒店大堂总裁,行李餐盘物流业主席,入住点餐优惠砖家,酒店餐饮学荣誉叫兽,马路安全纪检委,立志成为哈士奇搬运公司CEO专业拆家,平凡而不一般的生活即是我的幸福。
二哈写的小说:

二哈只想当个平凡的金拱门打工狗二哈的狗生问答:

二哈的狗生问答

libo LV

发表于 前天 12:50

社交网时代,已经略有表现:在网上跟人的互动越多,线下主动参与互动欲望就会越少。除了时间、精力外,不同场景交际得到的反馈不同也是非常大的促因——线上交流违背了人千百年来养成的社交习惯,人的交流是基于情绪的互动,仪态、表情、穿着、肢体动作、场景都会影响我们的交流,线上交流剥离了这些,容易变成鸡同鸭讲,情绪极端,即便离开讨论场景了脑子里依然乱哄哄一片,inner voice会讲此前的情绪维持很久。
很多地方的人,都因为社交网变得更孤独。
人是社群动物,单独的对话不能满足人对交流的需求与渴望,人需要在仪态、表情、肢体动作等多个维度跟人互动,要有眼神的交流,要有表情的互动,甚至要有肢体的接触,才能满足对交流的需求。
人缺水,就会渴;缺睡眠,就会困;缺食物,就会饿;缺人际交流,就会感到孤独。情绪跟生理反应是人千百万年来慢慢进化出的反应,需要以此适应环境。过去十年的经历,很多人都能感受到了,互联网社交不仅不能取代线下社交,反而把人的情感能力变冷漠,很多人因为缺少跟真人的情感维系,免得冷漠,共情能力降低。
AI能在某些场景替代跟真人的交际,能改善某些精神健康的问题,它能像therapist一样帮助我们,前提是运用得当。即便是唯科学主义的地方,也渐渐开始区分感知与理知,现代人需要重新思考尼采当年的呼喊,人工智能依然是理知引领科学进步的领域;人的感知领域,已经迷茫很久了,这个时代尚未有一个新哲学来慰藉当下的心灵。
人基于感知的交流,是跟一个人坐在一起,一句话不说,也略感安心,这是情感陪伴的力量,也是人对社交本能的需求。无论是社交网还是未来的人工智能,都不足以满足此情感需求,跟AI的交流依然会维持在「我明明生气了,他却非要给我讲道理」。能被说服,能有交锋的输赢,缺不可能有坐在一起一句话不说也略感安心的陪伴感(如果觉得有,一定要警惕)。

蛰梦 LV

发表于 前天 13:03

假定AI不谋求自身利益,那么AI比任何人都更适合从事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工作,人们相信AI胜于相信自己,政治冲突将被降级为资源的借贷,无政府将成为可能。
假定AI能够提前判断人的需求,那么马克思的自由人理想就可以通过按需定产、各取所需得到实现。
假定价值主体是人,而机器人不能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只需要AI提前发布需求就可以了,而人们可以通过在AI上承接任务来实现自我价值。
综上,人与AI的交流(界面和过程)是确定的、实在的、连续的。这是因为,人的随机性、离散性背景在很大程度上被AI掩盖了。
人与人的交流将通过AI界面得到简化。人的理性能力增强,代价是情感需求减弱——人与人之间不再讲废话。
问题在于人类根本没搞懂AI是如何“进化”的:从ChatGPT开始,AI出现了推理能力。但没人能解读这种能力出现的原因,仿佛发生了涌现。在可以设想的未来,AI的输出不再取决于人的输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