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AI“凉了”以后,国内人工智能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过去一年多时间,百度AI人才大规模流失,技术下滑基本没什么争议了。然后前段时间开发者大会想要宣传自己的AI成果,结果闹成了泼水节。。想知道现在国内人工智能的现状怎么样,有哪些做的比较好的公司。
收藏者
0
被浏览
109

5 个回答

acff00 LV

发表于 3 天前

那必须是字节跳动,要是没有字节的AI算法,中国女人的颜值能下降50%,腿能短20%,粗30%
一个能靠算法直接改变中国女性自信的公司,功不可没!

54sh54sh LV

发表于 3 天前

先简单聊下问题的前半句。说百度AI凉了,我觉得有些仓促,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多年积累,是不可小视的,你可以说高管的离职对百度AI未来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百度本身在AI方面的潜力,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公司无法企及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AI的核心是数据和算法,算法的核心在于人,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可以创新算法,这是底层的技术能力;数据的核心在于来源,人工智能需要数据的喂养才能长大,有没有足够多的用户行为数据,这一点百度就甩了大部分AI公司好几条街。
所以,我认为,首先不能轻易的说百度AI凉了。

然后在说说国内的人工智能市场。

百度虽然没完全凉,但它在国内AI领域的地位已经不算领头了,虽然近两年来百度在AI上的声量比较大。就像前面咱们提到的,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无外乎两点:人才+数据。人才不用多说,而数据,根本上来讲,有两种方式获得,一种是主动采集,一种是通过业务和用户量间接带来的。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把国内做人工智能的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纯AI探索,自己搜集数据或者买数据,比如地平线、商汤等;另一种是从原有业务自然延伸,比如阿里、腾讯、百度、头条等等。
当然,AI从纵向维度上,也有很多划分,比如专注于底层技术的,专注于表层应用的,各种都搞的…为了描摹一个行业概况,变量太多不好分析,因此本篇回答暂时先忽略这些专注点的差异,从宏观大面上聊一聊,细致的朋友肯定会发现一些细节上的瑕疵,欢迎讨论。
由于数据来源的根本区别,导致之前有庞大业务的企业在数据收集上有天然的优势,AI需要数据来喂养,阿里、腾讯等业务天然与用户接触,因此也更懂用户。在人才同等水平的情况下,类似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天生在燃料上优于地平线这样的企业。因此,在大面上,接下来将不再讨论自收集数据的企业,主要聊聊本来就已经是巨头的大企业之间,到底谁优谁劣,谁走得更靠前。
还是一样的,我们基于简版的「人才+数据」的角度,去比较一下百度、腾讯、阿里这几家大公司的情况。先抛一个基本结论:阿里近期AI势头很猛,人才和数据层面都占尽优势;腾讯目前依然是重理论轻应用,在场景实践上做的相对较少;百度在高管离职之后,整体水平确实在走下坡路。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数据。
人才方面,知友@甜草莓 已经在回答中列举了这三大公司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到:ACM/IEEE/各国科学院的fellow上,阿里遥遥领先,达到10个人(网站列举的只有5个),而百度已知的只有3个人(加上张亚勤…),而腾讯没有透露自己在这方面的情况,已知的是有1人,可能还会有一些人在,但应该不超过10个。
另一个可以一定程度上表征各公司在人才和技术上的努力的,是研发支出量。根据2018年的数据,本次讨论的三家公司的研发资金投入量,阿里>腾讯>百度。

百度AI“凉了”以后,国内人工智能谁才是真正的王者?-1.jpg


第二方面是数据层面。根据2018年APPAnnie的数据报告,全球月活跃用户前十的APP中,腾讯和阿里各占2位,其中微信和QQ位列第四和第六,支付宝和淘宝位列第七和第八,而百度并没有任何一款APP上榜。腾讯阿里这几款APP,用户相互交叉,外加各方投资的企业可以共享数据,两方的数据总量估计处于旗鼓相当的量级,而百度的数据量应该会少不少。

百度AI“凉了”以后,国内人工智能谁才是真正的王者?-2.jpg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各方在应用实践上的探索来看实际AI的应用发展情况。这里没有找到很好的对比分析的报告。我们从一些新闻中可以看到:

根据这篇报道,纵观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业务,其核心有两条线:一是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内容服务、商务推广等,一是以腾讯云为基础的地图服务。车联网和无人驾驶可以看作是腾讯主流业务的衍生物,可以为主流也业务提供应用示范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腾讯的核心应用还是在当下业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而根据这篇报道,腾讯AI布局的动作显得较为迟缓,至今靠进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的医疗AI“腾讯觅影”撑着台面,内部力量也分散为腾讯AI Lab、优图实验室、WeChat AI实验室三个部门,其在AI上还没树立起与腾讯地位相符的标杆。

反观阿里,从标杆团队来看,达摩院名号响亮,马云公开承诺,达摩院“活得至少要比阿里巴巴长”,并且要在三年内投入超过1000亿,砸下大量的资源,达摩院的成长“肉眼可见”。而从应用实践上来讲,阿里页突破了自身业务的局限,布局更广阔更大面的现实场景。根据这篇报道,过去的一个多月里,阿里在心血管提取准确率超人类医生、具备自主判案能力、识别超100万种实体、开源世界上最准确的语音对话模型等五个项目上接连斩获世界第一。相应的,有人列出了阿里的人工智能版图,可以看出,在多个层面多个维度上,阿里的AI技术都走在相对靠前的位置上。

百度AI“凉了”以后,国内人工智能谁才是真正的王者?-3.jpg


除此之外,阿里云也是阿里人工智能版图上不得不说的一环。根据2018年的数据,在物理机面临10年来首跌的情况下,阿里云在亚太地区的云服务市场占有率上,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

百度AI“凉了”以后,国内人工智能谁才是真正的王者?-4.jpg

总体来说,从人才、资金投入、战略布局、实际应用来看,阿里的综合能力较强,腾讯重理论轻应用的模式还是存在,导致其在应用层相对狭窄,而百度因为各方面的问题在整体能力上已经不如阿里和腾讯了。
以上分析较糙,大家摘着看,欢迎交流。

zh3000 LV

发表于 3 天前

谢邀,首先个人感觉百度并没有「凉」,只是自从陆奇和吴恩达走之后,以及明星科学家的离职,同时因为集团变故开始走了下坡路;可能是因为AI Lab的风气和惯性,腾讯延续了过往的重理论轻应用的风格;而从近期披露的新闻来看,阿里或许是近期AI发展相当快速的巨头。
其实现在各大公司内部的AI技术应用情况并不好评价,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归纳总结简单分析各个公司的AI科研情况,AI产品商用情况和资金投资来管中窥豹。对比一下BAT,头条披露的数据有限,所以比较难纳入同维度对比,先抛在一边。
AI科研

AI领域应当是目前工业界与学术界结合最紧密的领域了,或许没有之一。这带来的结果是明星科学家的价值不仅仅在直接产出,而且在招聘、合作、落地、形象等等方面都会有间接影响,未来几年的论文产出往往也与科研大牛正相关。所以我想如果单纯评价一个公司的AI科研实力的话,那么论文和科研大牛都是相当重要的指标。
这些网上没找到统计,我就阿里达摩院[1]/百度研究院[2]/腾讯AI Lab[3]自己数了数= =。
结果是这样的,(当然不排除我老眼昏花漏掉几个,不过数据应该大概如此)

百度AI“凉了”以后,国内人工智能谁才是真正的王者?-1.jpg

科研界承认更多的还是ACM/IEEE/各国科学院的fellow,  从这个数据来看阿里遥遥领先,官方公布自从17年底达摩院成立以来,1年左右时间内加入IEEE fellow 10人,网站明确列出5人,而百度已知的fellow人数大约在3人左右(加上张亚勤总裁),腾讯未知(已知1人),不过如果大于10人的话应该会有一些消息传出;
抛开arxiv/bioxiv这些没有经过peer review的论文,2018年BAT在顶级会议/期刊发表的论文则是腾讯以131篇遥遥领先,阿里和百度不相上下,都约80篇左右。
所以阿里在AI科研方面人才最多,潜力很强但是还没转化为产出,以去年的表现来看论文方面腾讯还处于领先地位。
PS. 其实应该聊聊竞赛方面作为对比,但是目前我不太了解三家公司的全貌,数据不全,所以暂时放弃。
产业

AI科研和应用虽然相比较其他学科非常接近,但是依然有很大鸿沟。目前巨头们纷纷试图把AI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搭载自己的生态,并在云计算场景上为广大中小公司提供服务。这样说来,如果在AI应用方面探索越深,合作越多,那么技术就越有可能找到场景,探索到相对应的生态,那么在AI开放平台的相关引擎就可能越完善。
我们以腾讯AI开放平台/阿里云/百度AI平台上公开商用的引擎来管中窥豹看看结果,分别是图像、视频、语音、文本(NLP)。

百度AI“凉了”以后,国内人工智能谁才是真正的王者?-2.jpg


从左至右 腾讯、阿里、百度云AI图像引擎

其实可以看到近年来AI云应用竞争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总的来说图像方面腾讯场景相对最少(我把一些重复的放在卡证类),百度最多,阿里居中。文本OCR方面腾讯缺少行业票据、资产、行业文档等等场景的特殊化OCR识别,腾讯提供的阿里和百度都有,阿里提供的字幕识别和自定义模板是是相对特色,而百度对场景划分的更细致。

百度AI“凉了”以后,国内人工智能谁才是真正的王者?-3.jpg


从左至右 腾讯、阿里、百度云AI语音和视频AI引擎

语音和视频方面,腾讯依然垫底,而阿里语音更为出色,提供语音合成定制、语音翻译(看其它答主说国际领先),百度的视频提供封面抓取、对比搜索这两个差异化功能功能

百度AI“凉了”以后,国内人工智能谁才是真正的王者?-4.jpg


从左至右 腾讯、阿里、百度云AI NLP引擎

NLP方面,腾讯额就不说了,大家能看得到。一些功能只是换了个名词。阿里和百度提供的功能比较相近,而相比阿里,百度提供句法分析,新闻摘要,文章分类,同传,垂直领域翻译等功能。百度在中文NLP方面的积累显然还是不容小觑的

当然上述这些数据也可以理解为公司对AI开放生态的重视程度有别,公司内部运行方式有区别,不过我们总能管中窥豹看到一些巨头的AI能力内幕。在过去几年的产业应用积累和AI生态方面,腾讯目前毫无疑问的相对落后,百度依靠多年优势能提供相对丰富的服务,阿里在特定场景上后来居上

投资

AI显然是目前的投资最火热的领域,2018年BAT对这些领域的布局,也能显示出他们的决心和未来的AI潜力。根据这份报告[4]显示:

百度AI“凉了”以后,国内人工智能谁才是真正的王者?-5.jpg


图片来自引文4

阿里在AI领域投资单笔最高、总数最高(从透露数据来看),百度最少,腾讯居中,这种投资额度可能与公司的AI现状和产业布局有关。此外在投资方面,阿里非常重视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在产业方面的应用,百度则在重点关注自动驾驶,腾讯则在投入视频和更加偏向应用的公司。

所以,从科研、应用、投资来看,目前百度自身应用强大,但是产业布局和科研确实在慢慢滑坡,没有了前几年的领导性地位;腾讯依然延续了一贯的风范,重视科研而轻应用(当然可能和公司事业群的壁垒有关),目前论文方面在BAT里最好;而阿里在AI方面的人才储备、关键方面的应用、投资、和特定领域(语音)都显示出了相当强的能力,综合实力看起来近期发展最快。
大概如此,一家之言。

赵启 LV

发表于 3 天前

哪有什么真正的王者,无非是百花齐放而已,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领域,就像你要说谁是国内体育的王者一样,马龙?苏炳添?孙杨还是柯洁?

TsMnO LV

发表于 3 天前

一个行业的爆发,从来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而是多种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进行深度融合的产物。AI行业的火爆也不例外。三驾马车:算法、数据、计算能力的共同进步,才有了今天AI丰富的落地场景和实用效果。
AI在学术圈不断成熟之后,必然会进入工业界,成为生活中的产品。但没有什么技术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当学者们还在为Kaggle大赛上更高的准确率而兴奋时,中国的AI企业们正在另一条赛道上一较高下:系统集成能力。这是AI工业化最为关键的赛道,也是阿里巴巴最为擅长的一条赛道。看看双11就知道了。
在工业实践当中,几乎没有客户会去购买一个算法,或者一块裸芯片,大部分情况下,被交易的是一套集成了各种系统模块、可以让客户比较方便的使用的系统解决方案。
比如,工厂要的是良品率的提升,而不是实验室中的某一套算法。由算法能力、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组成的解决方案,才是最重要的。
再比如,阿里云的明星项目城市大脑,客户绝对不会因为你的算法准确率更高而付费,他们要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但是城市大脑项目的复杂程度已经不是几个算法转件和架构师就能解决的了。
开放场景需要的算法和实验数据上用的算法完全不一样,达摩院的科学家需要为不同的场景提供不同的算法;终端设备能耗不能高、云端设备延迟不能高,这就需要机器学习异构计算团队去提供解决方案;大量的特征向量存储在云端,如何快速、低成本的进行精确数据查询,开源数据库满足不了的需求,数据库团队就需要提供定制向量数据库解决方案……
国内很多公司的AI团队仅仅在一两个模块上有积累,不能保证所有模块都有输出能力,更不要谈系统集成能力了。在云+AI的时代,系统集成能力、生态构建能力,才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